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水产种业的改革

让几乎没有育种技术力量的企业来主导种业,科研体制内的“内行们”何去何从,又该由谁来带领企业走出育种的稚嫩期?

5 27 -30 日,第 162 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在威海如期举办。与往年水产种业会议不同的是,此届论坛在 30 日主题报告全部结束后,尝试性地专门开辟了一个企业同科研院所面对面交谈的平台,留给双方半天的时间用来谈论当前种业体系的缺失。企业开始不单单以“学生”的角色出席会议,这种关系的微妙变化,凸显出背后的政策导向。

就近来说, 国家当前主推的现代种业, 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 也意味着企业开始真正被纳入育种体系中——从发达国家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企业既有开展品种选育的动力,又有推广育种成果的能力,因此需要将企业作为种业的主体。

现代种业体系的提出,浅显来讲是在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养殖生产对良种的需求,实现养殖生产良种化,而良种覆盖率低是原有种业体系的“硬伤” 。中国曾为此取经于美国。与中国 90% 的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集中在科研事业单位不同,美国种业研发经费超过 60% 投入是来自私营种子企业,美国政府对种业的资金投入主要是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扩增等公益事业方面。那么,中国种业最终能否学到美国种业的精髓?

回归到一脉相承的现代水产种业,所面临的问题或许与大农业的种业并无差异,作为新的发展定位,下一步该怎么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而言,现代水产种业主流的理解是以现代设施装备为基础,以现代科学育种技术为支撑,采用现代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示范推广模式,实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苗生产产业。

与此同时,我国水产养殖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特点差别很大,单一模式极可能不能逐一适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就曾提出,应根据不同种类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种业发展模式。他认为产业化程度、技术水平以及相对经济效益都较高的品种,适合在国家引导扶持下,由“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企业主导产业发展 性成熟周期长、保种育种成本高、相对经济效益较低的品种则必须依靠国家来主导种业发展 以及还有由政府牵头、各方参与的多方协作发展模式。

可以预见现代水产种业的构建并非易事,由于科研人员高度集中于科研体系,企业几乎没有育种技术力量,相当于“外行” 。如此主导种业,科研体制内的“内行们”何去何从, 又该由谁来带领企业走出育种的稚嫩期?本期本刊也特别策划了《勾描现代水产种业》的专题,征集了丁晓明、雷霁霖等种业体系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的看法及企业案例。 (作者:《水产前沿》杂志 唐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