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新技术助力罗非鱼育种 有利于整个体系发展

2012年,我国罗非鱼产量155.27万吨,2013年达到160多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加工出口,中国罗非鱼罗非鱼片、深加工产品贸易,基本覆盖了五大洲许多国家。

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研究员说,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有今天的成绩,一方面是良种选育比较到位,另一方面得益于良种推广体系建立,从农业部遗传育种中心到国家级良种场再到一些省市级的良种场,包括一些龙头企业等,均建立了良种规模化保种、提纯复壮、扩繁、苗种生产的完整技术体系,有利于整个体系的发展。

根据调研发现,广东省罗非鱼养殖在我国排第一位,规模化罗非鱼良种场20多家,年产苗50多亿尾,居全国首位。海南排第二位,它的特色在于加工比例非常高,年产苗约30亿尾。广西排第三位,主要分布于南宁、北海、玉林、梧州、柳州等地,主要问题在于具有规模的良(苗)种场较少,年育苗种约7亿尾。第四位是福建,起步较早,过去是苗种生产重要省份,近年由于技术、苗种的限制,发展缓慢,以分散经营的个体苗种场居多,有规模的苗种企业少。

相对来说,罗非鱼的育种研发在淡水鱼里面还是比较不错的,如果一个品种的鱼要想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优良的品种,像分子标记分析、数量遗传统计、个体物理标识等技术的罗非鱼育种平台分子育种,最终目的都是为产生优良品种。目前罗非鱼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罗非鱼种业基础研究薄弱,国家支持力度还不是很够、科研投入范围相对较小;二是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不够深入;三是育种研发能力不强;四是种业的商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罗非鱼乃至整个水产种业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走商业化的道路。

杨弘认为,未来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保持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上,加入新技术的应用,例如遗传连锁图谱、多倍体诱导、雌核发育、分子标记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二是多性状复合育种,目前罗非鱼选育主要关注生长性状,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对养殖品种其它性状的要求越来越高,抗病、抗寒、耐运输、易起捕、出肉率高等新品种的培育势在必行;三是个种业公司快速发展将是一种趋势;四是网络大数据时代对其发展的影响等。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罗非鱼,罗非鱼育苗,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