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陈清潮海浮游动物“活字典”

 

陈清潮在参与南沙群岛科考时留下的珍贵照片。

曾负责中国最大规模南沙科考为海洋研究遗下宝贵财富

陈清潮,中国杰出的海洋浮游动物学家,被称为中国海浮游动物的“活字典”;他撰写的浮游动物专著,启迪和教育出一批批我国优秀的浮游动物专家;他奠定了中国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更加令人难忘的是,他曾组织负责中国最大规模(横跨“七五”至“十五”计划)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的南沙群岛科学大考察,现今的大量南沙群岛数据,仍然获益于那次研究。

43日,陈清潮在广州病逝。他的离世是我国海洋界的巨大损失。今日上午,陈清潮的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举行。

陈清潮,193284日生于福建省南安市;19548月大学毕业后在山东师范大学任教;19578月调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后,他就一心扑在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上,并为之整整奋斗了58年。

在祖国的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到处都有他的足迹。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南海洒遍了他的汗水,倾尽了他的心血。一个接一个的国家重点调查研究项目都落在他的肩上。20多年来,作为这些国家重点项目的总负责人,陈清潮先后进行了几十个航次的出海调查,身体力行。他的3个项目先后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以及一个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他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列为20世纪有突出贡献的海洋学家。1980——1986年任中科院南海所副所长,主管科学研究工作。他还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分类、区系等3个专家委员会的委员。

陈清潮主要从事海洋浮游动物、海洋生态和海洋水产养殖的研究,被称为中国海浮游动物的“活字典”。陈清潮熟悉并掌握各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有同行说,陈清潮能够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显微镜分辨鉴定出浮游动物样品采集自哪个海区,这样的功力与他深刻了解各海区浮游动物分布规律密不可分。而陈清潮最厉害的是“一心三用”,他能一边盯着显微镜,左手拿计数器,右手拿笔,在观测浮游生物的同时,一边用笔记录下观测到的浮游生物的拉丁名称,一边完成样品内浮游生物的计数。

南沙大型科考 规模如同史诗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六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察”,这是中国科学工作者首次赴南海最南部的南沙群岛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是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开端。

这项科考项目,由时任南海海洋所研究员的陈清潮主持,并由中科院牵头,会同原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等40多个单位联合组成一支南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队,对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进行了20多年的综合科学调查研究。

史诗般的南沙综合科考,前后进行了30多个航次的海上考察,总航程超过19万公里,考察岛礁38座,并在34座岛礁上设立了带有主权标志的考察碑。

其后,再也没有对南沙岛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实地考察了。目前,南海利用开发所用的很多资料都来自于这次综合科考。

标示环礁航道 竖科考纪念碑

19874月下旬到5月初,陈清潮还先后考察了南华水道东北侧的10座珊瑚环礁,包括蓬勃暗沙、美济礁、舰长礁等等,在其中9个设立了考察标志。

这个地方位于南海中部和东北部海区,暗礁和险礁星罗棋布,海底地貌十分复杂,历史上从未被详细勘测过。科考队员把这些岛礁露出物的位置、方向、目测距离等特征都做了详细记录。现在,通过这条航道的危险性已大大降低,很多船都从这里走。

在露出水面的礁石上,科考队员首次竖立了考察纪念碑。没有露出水面的礁坪,科考队员就把考察碑平放在礁坪的凹处。这些考察碑都是500号水泥制的,方方的,中心部位镶一个铜质测量标志,用事前刻好的木字模打上“中国科学院南沙考察队立”和“19874月”的字样。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水产人物,陈清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