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林烈堂和台湾虱目鱼的不解之缘

 

林烈堂先生(201525日)接受邱宏茂先生带领的高雄市小港高中学生采访,林烈堂先生对鱼苗养殖过程做了详尽的叙述,且点出了数个鱼苗繁殖的关键点,盼对入门之鱼苗业者能有所帮助。林烈堂先生承先启后,无私的将前人水产养殖智慧传承给下一代。

 

林烈堂接受小港高中学生专访

虱目鱼养殖发展史

台湾的水产养殖最早是由虱目鱼开始的,这是从荷兰人殖民台湾带来的产业,当时是公元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江内海(今台南安平)后又占据整个台湾,以赚钱为目的,用布向原住民(如西拉雅族)交换土地,从赤崁楼开始发展在台湾的农业及渔业。

那时在台的汉人很少,荷兰人便引进许多大陆的劳工来台砍伐森林,准备进行耕田。可是当地没有人会耕种,只好又从大陆带来农民,由政府发放种子及牛只供耕作。欠缺的资金,就从平埔族身上征收,一年需缴交两张鹿皮作为税金。

后来台湾民众开始发展养殖,荷兰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连在池塘里养的鱼也要收税。就当时的技术来说,只能够仰赖海里的鱼苗。

公元1662年,郑成功花了约半年的时间将荷兰人驱逐。郑成功的部队及眷属,数量约略是25000人,在粮食缺乏的情况下,养殖虱目鱼对当代的环境是极佳的食物来源,于是由郑成功的部属来推广。

后来人口逐渐增加,大陆汉族移民来台,带来了大陆人口中的“四大家鱼”。(四大家鱼是草鱼、大头鲢、白鲢及鲠鱼,虽然最近因台湾养殖业发达而逐渐没落,但若从当年开始计算,迄今起码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

1895年日据时期,当时日本有位人类学家,调查了台湾的原住民和居民,又进一步了解台湾的历史,写了一篇文章,描述台湾18951897年的产业结构,内容十分详尽,其中描述到台湾在当年已经有4068.3甲的虱目鱼养殖池,年产量22054458斤(笔者注:本文中的斤均指台斤,为600克),这是从清朝所留存下来的。根据《台湾踏查日记》,草鱼的养殖面积是1116.64公顷,产量是2435500斤;鮘鮘鱼(即鲤鱼)的养殖面积176.91公顷,产量1121970斤。

1918年日本政府在台南上鲲身附近成立水产试验所,要研究虾和虱目鱼养殖和繁殖,因为虱目鱼不耐寒,时常被冻死,曾经到乌山头水库做越冬。台湾光复后研究继续进行,1969年成立水产试验所东港分所,做为研究对虾和海水鱼种苗中心,有大型水泥池培养虱目鱼种鱼,也曾经在台湾南部东面的南仁湾海面上设定置网,在陆地上设大型圆形水泥池和宿舍,以便捕捉野生种鱼做为试验材料,曾经捕获到野生虱目鱼。在研究过程中,不管台南分所或台东分所,都非常积极的想要突破技术繁殖虱目鱼苗,很可惜一直都没办法达成。

各国投入重金研究虱目鱼

 

虱目鱼种鱼池

公元1945年,台湾的养殖面积已经增加至约1.6万公顷,成长将近四倍。然而菲律宾的养殖面积有10多万公顷;印尼则有3多万公顷。显示出虱目鱼养殖在东南亚是最重要的产业。

那个年代发展养殖所面临的困难是野生的虱目鱼苗来源及数量极不稳定,台湾一年最多只能捕捞到约78千万尾,但需求量却是几近于两倍的1.6亿尾。为了解决这项大问题,政府与民间都积极想要做出人工繁殖的虱目鱼苗。

尽管需求如此庞大,但虱目鱼苗还是只能仰赖海中捕捞。台湾、菲律宾、印尼供应严重不足,于是东南亚积极想研发出人工繁殖,以应付那时数量极为庞大的需求。后来连美国和法国也发现这个商机,跟着想要研发出此种技术,于是合作成立了繁殖试验所。

虱目鱼真正人工繁殖最早成功的是由联合国农粮署出资,设在菲律宾的——东南亚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部(SEAFDEC),当时在那里聚集了世界各国顶尖的鱼类研究人才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及中华民国等国家,动员了许多的人力及财力,约七百多位的工作人员。为了繁殖研究,他们每年从海上捕捞每尾5公斤至20公斤的虱目鱼,数量约是300多尾,但都在抓到后很快就死亡,为了做研究,每一年要用掉三、四百尾的种鱼。

公元1977年,试验所里的日本及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出方法,终于成功孵化,但鱼苗寿命只有三天,还是差了最后一步。后来翌年,他们邀请了当时水产试验所东港分所的廖一久分所长一同参与研究,廖分所长带领东港水试所的人员前去支援,待了近一个月后准备要回台湾的前一天,抓到了种鱼21♀,立即开始施打贺尔蒙催熟,进行人工采卵授精,孵化出来养成2859尾的鱼苗。这是官方史上第一次成功以人工授精孵化出鱼苗的事件,难能可贵。隔年,同一个场所台大的郭钦明教授成功孵化养成1500多尾鱼苗。

终于出现令人惊艳的成果

 

右为林烈堂

就在世界各国纷纷投入研究虱目鱼繁殖的同时,台湾民间方面也不落人后,从1974年起,许多人都想要突破虱目鱼繁殖,同时也涉猎海水鱼的研究。到了1980年,林烈堂开始利用贺尔蒙来进行“催熟”,利用这种方式,尽管有受精,结果孵化失败。1982年,才终于成功,当时孵化的鱼苗由于数量众多,称为鱼花。过了三个礼拜养成功鱼苗数量是13266尾,创下世界繁殖虱目鱼苗最高记录。

林烈堂先生花了九年才研究出的成果,实在不简单。在这之前,林边的曾雷强和萧世民先生也获得成功(1979年),孵化了约130多尾,养成的有30多尾。

而在菲律宾的国际试验所,仅仅孵化成功5次,养成鱼苗不多,后来就再也没有成功的例子。

1982年,林烈堂先生利用鱼塭养殖首度做出了13236条鱼苗之后的隔年,林烈堂先生池塘中养殖的种鱼已经能够自然产卵,这是国际史上第一次,以人养殖的种鱼能够自然产卵的全球首例。

1984年,林烈堂先生养殖的种鱼自然产卵,已经算是成功稳定了,当时他们鱼苗生产有56百万尾供应业者养殖。而1985年,他们的鱼苗产量更是增加到两三千万尾。从最初的失败至量产成功,非常难得,国际学者们十分敬佩台湾究竟是如何研发出这样优秀的技术。

1985422-24日东港水试所举办了国际虱目鱼繁殖及养殖研讨会,邀请许多国内外学者探讨虱目鱼种鱼究竟要如何培养等等的问题。当他们得知台湾的民间业者能够在一天内就产出约2千万颗的受精鱼卵,都大感惊讶。当他们还在研究如何让受精卵成功孵化的当下,台湾早已进步到成功量产,在当时的国际水产养殖界这着实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在国际研讨会后,许多学者纷纷到林烈堂先生养殖的地方进行实地探究,看见那么多的受精鱼卵和成长中的鱼苗,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荷尔蒙技术及发明孵化器

 

林烈堂早期发表的文献及亲自研发的孵化器图片

人类最早繁殖不容易产卵的鱼类是受到1934年巴西两位医生发现“脑下腺贺尔蒙”所启发,这项发现,对近代的人类医学及农渔牧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于将脑下腺贺尔蒙打进鱼类这项技术,则是在1944年,日本理学博士川村智治郎将青蛙的脑下腺取出,将其置入泥鳅的体内,让泥鳅能够自然产卵、受精。

 

国史馆的刊物

1950年代,所有和渔业有关的人才都在积极研究鱼类繁殖,1962年,东京水产大学农学博士稻叶传三郎博士来台教导水产试验所竹北分所如何将脑下腺贺尔蒙打入草鲢鱼中,在1963年繁殖成功。同年1963年林绍文博士指导台南分所取脑下腺,注射大头鲢及白鲢成功,这是台湾鱼类繁殖史上很重要的一环。而中国大陆广东省水产研究所的鱼类繁殖专家锺麟先生也在1958年研究四大家鱼的鲢、鳙鱼苗人工繁殖成功。他在1958年创造了“生态生理催产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池养家鱼全人工繁殖,结束了中国淡水养鱼依赖从江河捕捞天然鱼苗的历史。

1962724日凯蒂台风天,外头下着大雨,台南水试所的研究人员黄丁郎先生等在高雄阿公店水库上游的蓬莱溪发现了草、鲢鱼产卵场,捞取到尚未孵化的鱼卵。同一时间,林烈堂在南投埔里老家的鱼池,做鲠鱼等四大家鱼的自然产卵试验,并捕捉到2尾已排卵的鲠鱼,进行人工采卵、授精。

“初期的卵细胞分裂发育都正常,放在静止的布斗水中,经过一个晚上,第二天都变成白雾的死卵。”林烈堂这才领悟到要设计出流动水的孵化器。

196212月终于研发出漏斗型的流水升扬孵卵器,并在隔年应用在鲠鱼繁殖研究上。1963年林烈堂注射鲠鱼贺尔蒙12次试验中,3次人工采卵成功,2次种鱼在池中自行交配产卵,创下鱼苗量产的基础。

1986年,林烈堂先生已经将繁殖虱目鱼的一套机制完整地建立起来,台湾虱目鱼苗产出的数量有上亿,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还能够外销到印尼、菲律宾,直到2002年印尼也量产虱目鱼苗成功。

在这之后,台湾养殖虱目鱼的技术有了改变。原本粗放的方式(每公顷约一万尾),进步到较为精致(每公顷约六万尾)。

后来虱目鱼开始生产过剩,导致变成养虱目鱼不赚钱。为了因应这个趋势,加上那时虾类繁殖成功,许多人都开始改养草虾,赚了很多钱。1987年,草虾出现严重病变,草虾养殖变得很困难,损失惨重。后来林烈堂先生发现将虾和虱目鱼养在一起,可以成功。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养殖”。

显微镜是最好的老师

林烈堂先生在水产繁养殖这方面已经有超过60年的经历。“种鱼要如何在池塘里边产卵,有很多要克服的困难,例如水质、温度、泥土、水的溶氧度要多少,都有一个正确的数字。而孵化出的仔鱼,要吃什么饵料才能够存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林烈堂说。

“而在养育卵的露天池塘,必须要注意不能直接照射日光,因为鱼苗若是遭受紫外线的照射,很容易就死亡,所以要盖“黑网”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象是石斑、龙胆也是这个方法。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水池里面的藻类生长,也是由这黑网来进行控制。例如说养鱼苗的池子,必须要避免变成褐色的硅藻,不然鱼苗极容易死亡。而这个技术,早在1963年就研发出来。”

林烈堂对虱目鱼每天的日常打理更是了如指掌。从清晨起床后,就要记录空气及水的温度,喂食种鱼,中午休息,下午则是观察水质及溶氧的变化,都是很重要且不可马虎的环节。半夜时还要起来看水车的运转有没有正常,且若有鱼产卵了,他们就必须要下网捞起来,若是在冬天,可真是十分寒冷。

林烈堂先生说,他的学历虽然只有初中毕业,然而许多发展成功的民间业者学历也不是很高,但他们的实地研究打了非常好的基础。他们就是在基层,鱼苗要吃什么?水的颜色该怎么样?他们通通都了解,在技术这个层面,占了十分庞大的优势。林烈堂先生还有提到一点,做水产的,显微镜是很重要的东西,要有观察的技术,只要用显微镜一看,水里边的藻类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显微镜,要如何看清对于鱼来说最重要的水里面到底有什么?“显微镜是最好的老师。”林烈堂说。

和一般人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不同,林烈堂先生一天起码会花上十小时以上来照料这些鱼儿们,十分辛苦。“就是要靠自己赚钱,研究新的东西,可以卖才有钱赚。”林烈堂说。

“研究就是无止境的东西,不管年龄是大是小,还是要继续下去。就算是现在,依旧有三个项目还在持续努力中。”林烈堂向前来采访的学生表示,如果想要从事这行业,首先要参考前人研究出的重要资料,来当作指导用的方针。文献一定要看,且不能只是看结果,还要仔细看过程,才会知道哪些细节要注意。接下来必须建立自己的学术地位,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一定要详细记录下来,最好是发表在有关刊物,才能够确立文献纪录的价值。还有一点就是要培养出个人的兴趣,有没有那个“野心”去实践,因为在研究过程中,若目的达到了,获得成就感及荣誉感,才能够继续下去。

林烈堂先生这样的理念令人赞赏,若是能够发扬光大,或许台湾将会再次出现水产养殖成功的奇迹。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虱目鱼,林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