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大菱鲆的病害防治

一、观察检测

肉眼定时观察养殖鱼的摄食、游动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病鱼及死鱼,捞出病鱼、死鱼进行解剖分析、显微镜观察,分析原因,记录在案。对病鱼、死鱼做焚埋处理。

二、防治原则

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控光、调温、水质处理、使用安全消毒剂、增加流水量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三、大菱鲆的生长与成活率

大菱鲆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与苗种质量、饲养水温、饲养密度、换水率、饲养方式、所用饲料和投喂方法等都关系密切,任何一项均不可忽视。在水温低于7℃或高于22℃时,大菱鲆生长会减慢或不生长。在水温1022℃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饲养密度越大,生长越慢;换水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饲料的营养平衡,转化率高,利于生长;适温周期长,相对生长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体重达到100克以前,大菱鲆体长增长较慢,但日增重率较快;体重达到100克以后,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养殖2年内的大菱鲆平均日体重增长速度为4.82/天,最高可达18/天,其中第一年的日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23/天,第二年的日平均增长速度可达6.84/天。以1997年山东省蓬莱市某鱼类养殖试验场的养殖为例,养殖250天的大菱鲆平均体重达500克左右;养殖390天左右,体重达1000克左右;养殖520天,体重达2000克左右;养殖600天,体重达2500克。大菱鲆同期苗的生长速度差异也很大,养殖613天的成鱼最大个体可达4300克,而最小个体仅550克。1998年引进苗,养殖247天,平均体重达693克,最大个体820克,最小个体才300克。由此可见,大菱鲆养殖第一年的体重增长可达1000克左右,第二年、第三年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体重增长可以超过1000/年。这同时说明:选好苗种、优化养殖条件,使用优质饲料,预防疾病发生,对养好大菱鲆、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四、常见菌病

细菌病已成为大菱鲆养殖中危害最重的疾病。因此,必须正确诊断,及早防治。

链球菌病:病鱼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充血发红或剧烈出血。

防治方法:每天每千克鱼用盐酸强力霉素20毫克~50毫克混入饲料中,连喂7天。

弧菌病:大菱鲆幼鱼肠道白浊,腹部膨胀,眼球突出或混浊,解剖检查,肠道有炎症,附黄色或黄红色黏液,体表溃烂。易在水温10℃~16℃的低温期或稚鱼期发病。

防治方法:用盐酸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每天每千克鱼用50毫克~75毫克;长效磺胺E、制菌磺等,每天每千克鱼用200毫克混在饲料中,连喂3天~7天。

假单胞菌病病鱼鳃盖出血,鳍腐烂,体表形成含有脓血的疖疮或溃疡,易发于夏初到秋季。

防治方法:保持养殖密度适中;每天每千克鱼用四环素50毫克与饲料混合,连喂10天以上。

滑走细菌病病鱼头部、躯干、鳍等处都发红出血,在发病后期引起皮肤溃疡或尾鳍腐烂。低水温期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用复方新诺明投喂,每天每千克鱼用50毫克~100毫克拌入饲料中;每天每千克鱼用土霉素100毫克~150毫克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周。

爱德华氏菌病病鱼腹部及两侧发生大面积脓疡,脓疡的边缘出血,病灶因组织腐烂发出强烈的恶臭味。腹腔内严重积水。幼鱼期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可用氟哌酸等抗菌药物治疗,但应注意防止产生抗药性。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大菱鲆,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