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鱼类育种专家金万昆:坚守60年 只为养好鱼

 

图为80多岁的金万昆下池选择亲鱼

 

图为金万昆正在为鱼苗销售打舀

记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鱼类育种专家、研究院金万昆

他是全国农业科技致富能手、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他是天津市四届人大代表,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还是水产育种领域的研究员,多次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他就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长、鱼类育种专家、研究员金万昆。艰苦创业60年,在他的带领下,当年的小鱼塘发展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执着坚守60年,金万昆一直奋斗在鱼类遗传育种第一线,见证着中国鱼类育种的跌宕沉浮。在他看来,还是那池水面,养的鱼更多更好,就是良种的特殊价值,也是育种人一生坚守的意义所在。

1932年,金万昆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一家老小挤在破旧的渔船,漂泊到蓟运河水系打鱼。为了糊口,他11岁就给人家做帮工,受尽欺压。解放后,党将这些渔民找到一起,组成渔业互助组、生产合作社。20出头的金万昆被推选为社长。他所领导的合作社,年年都被评为先进社。

在捕鱼船上时,他就有过五彩斑斓的理想:打鱼人不再风雨漂泊,能用自己的双手孵化鱼苗养殖出活蹦乱跳的优质鱼。1957年他出席省劳模会,受到表彰同时还获得3000尾“四大家鱼”鱼苗的奖励,时任国家水产部部长的杨扶清对他说:“中国水产事业要发展,光靠捕捞是不行的,要有养殖,要有好种啊。小金子,你就把‘种’搞起来吧。”这个语重心长的嘱托,让他记了一辈子。在种业道路上,他坚守了一辈子,前进了一辈子。

育种人坚守一辈子的意义

芦台镇政府将8个废弃的窑坑让金万昆和同伴们改造成鱼池。从此,他带领全社搞起了家鱼养殖。他的渔业生产合作社有了响亮的名字“芦台镇换新水产良种场”,寓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天换地建渔场。

人工孵化鱼苗是一项必须具有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要求的研究事业。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日本一位著名淡水养殖专家就曾断言:“家鱼人工孵化不可能成功。”当时,我国北方还没有一家人工鱼苗孵化的试验场所。在南方,技术设备较为先进的扬州水产研究所当时孵化鱼苗也只能靠从长江捕捞大鲢鱼为亲本进行鱼苗孵化,而做不到人工培育养殖亲本进行人工孵化制种。搞鱼苗人工制种,对于当时刚通过扫盲而摘掉文盲帽子的金万昆来说,真比登天还难。但金万昆做到了。他靠反复摸索,反复观察、千百次的实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掌握了家鱼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1961年,第一批100多万尾人工孵化成活的鱼苗,在换新水产良种场诞生了。这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全国各地来换新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从此,北方有了家鱼繁育场。

短暂的兴奋过去是深深的思考。他深知仅靠扫盲的文化基础去攻克现代科学难题是绝对不行的,要在实践经验丰富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实和丰富自己头脑。他常说自己有三个老师,一个是“典”老师,几十年间,他翻烂了的字典就有好几本,不仅会读写,还弄懂了词义和遣词造句;一个是“书”老师,借书、买书、啃书,不惜卖掉衣物,搜集有关淡水养殖的书籍资料,订阅渔业杂志;再一个是“专”老师,他拜有专业知识的人为老师,虚心求教,靠着这种顽强和韧性,他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一摞一摞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记载了从饲养到孵化的数十万个试验研究数据。他以“铁杵磨针”的精神和钻劲,攻克了道道难关。19616月,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召开学术研讨会,金万昆第一次站在科学的讲坛上作了题为《我国北方家鱼人工孵化的可行性》的学术报告,用科学的理论和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日本专家断言的失败。1963年在河北省水产学会召开的技术交流会上,他再次登台宣读了他的实验成果《鲢、鳙、草、青鱼培育过程和体会》的论文,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注目,专家们一致认为金万昆的论文对北方地区水产养殖有着极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并聘请他为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正当他向事业的高峰攀登的时候,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把他卷入了漩涡,实验场地被毁了,他也被打成了“坏分子”、“走资派”、“反动技术权威”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他的人工孵化、养殖技术研究被迫中断了。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用他自己的话讲,是靠着读书支撑过来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他通读过,特别是《吴越春秋》,他读了十几遍,至今书中的某些段落还能倒背如流。他更认真阅读的是那些养鱼、育种、防治鱼病相关的书籍,甚至《本草纲目》、《医药大典》,他都认真读过了。书籍是通向进步的阶梯,将金万昆带进了知识的宝库。那些欢蹦乱跳的鱼儿仿佛又都涌到他身边。他猛然意识到在乱哄哄的“革命”里,有谁还管那些鱼儿呢?早晚得糟蹋尽了,老部长那期待的眼神和深深的嘱托又浮现在他脑海里,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信念又沸腾在他的血液中,得保留下种,日后就有生机,就还能继续为党工作。想到这些,他用东借西凑的几块钱,买下了28尾劫后余生的后备亲鱼,请一个乡下青年在自家的后院挖了个鱼坑。他偷偷的做技术指导,由青年亲手代养,不会出声的鱼儿在这“避风港”里一天天健壮成长。这28颗“种子”日后不但在这个小村开花结果,发展了坑塘养鱼的第三产业,还从这些鱼的子代中,代代选育,育成了我国第一个“四大家鱼”人工选育新品种—津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文革”的结束,金万昆得到了彻底平反,恢复了党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恩恩怨怨中,想到的是漫长的13年所耽误的科研育种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把换新场重新组建起来,把实验基地重新恢复起来。经过他东奔西跑的努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换新水产良种场在县城芦台南端800多亩土地上,开挖了池塘,建起了产卵池、环道,重新又站立起来了。金万昆终于又站在了孵化池边,望着碧波荡漾的池水和池中自由自在游动的亲鱼,心潮澎湃。

他一头扎进了鱼苗的人工繁殖和新品种的实验研究里。鱼类也像其它任何生物一样,要保持它的种质不衰,种性不退,就要不断的坚持科学选育,在选育中剔除衰退的基因,保留优良种质。鲤鱼的性成熟周期通常是3~4年,选育成一个新的良种要经过6代,期间投入的精力无法统计。

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无锡淡水中心张建森、孙小异夫妇两位专家研究培育出了建鲤,其特点是食性好、生长快、肉质鲜美、体形好,很受市场欢迎,但是这是一个南方种,抗寒能力差。金万昆想将这南方的花骨朵移过来,在北方开花结果。1988年他引进了建鲤鱼苗2万尾,精心饲养,一代一代优选和提纯复壮,历经17年代代筛选、培育、对比试验,育成了比建鲤经济性状更加优良且抗寒能力强,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的鲤鱼新品种——津新鲤。当这两位老专家看到金万昆育成的津新鲤具有100%高纯度时,惊叹万分,深深被这个渔民出身的“育种人”的科研试验能力和水平折服。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内蒙等地的大型水产养殖场闻讯纷纷前来订购,推广量逐年增加。

“永不止步,不断追求更新更高”,是金万昆的座右铭,他知道要想走在一项科学研究的前面,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育出新品种,拿出新成果。鲫鱼是全国各地养殖最普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经济鱼类,但它生长缓慢,产量低,养殖效益低,怎样才能提高鲫鱼的生长性能?他昼思夜想,查资料翻笔记,选突破口。他盯上了国内“四大名鲫”。他几次北上黑龙江、去河南、下江西、飞云南,引进了我国“四大名鲫”:“方正鲫”、“淇河鲫”、“彭泽鲫”、“滇池鲫”在换新场培育养殖,育成异育银鲫等4个品种。传统理论认为,鱼类远缘杂交不能产生有生命力的后代,他设计了上百组远缘杂交组合进行反复试验对照,结果证实,远缘杂交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不仅能产生有生命力的健壮后代,还能育出经济性状稳定优良的新品种。黄金鲫就是他以鲫鱼为父本、优质鲤鱼为母本,历经12年不间断的杂交试验,择优筛选、从上百组试验组合中,选出的遗传基因性状稳定的鲫鱼新品种。它的杂种优势突出,肉质比传统鲫鱼更细腻、更鲜美、营养价值更高、生长更快,饲料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抗逆性能强、不发病、好饲养,比普通鲫鱼生长快2.1倍,当年就可养成1.5斤左右的商品鱼,2年就能达到3斤重。

中试期间即受到养殖者的普遍欢迎,争相抢购,供不应求,迅速成为全国鲫鱼主养品种之一;在农业部新品种审定会上,全国知名育种专家对黄金鲫赞叹不已,称之为“百余年来鲤鲫杂交最成功的组合。”不仅全票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还获得了首届天津市优质农产品金农奖。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育种不如养殖成鱼收益大的事实已摆在眼前,许多国家级育种场纷纷停产、转产或开辟第三产业。换新场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对此,金万昆坚定的说:“我们宁可下地狱,也要让祖国的水产事业上天堂。”从那时开始,换新场以低于同行10%的价格销售鱼苗,每年让利30万元。而他本人也多次婉拒那些养殖场()的高薪聘请,60多年如一日,没有离开过他所坚守和钟爱的水产育种事业。

他常说,“不管是种庄稼还是养鱼,没有良种绝对不行。袁隆平稿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问题,还是那块水田,收的粮食更多更好,鱼类育种也是如此。还是那池水面,养的鱼更多更好。这就是良种的特殊价值,也是育种人一生坚守的意义所在”。

让农民兄弟勤劳致富是有意义的事

 1985年上海水产大学向金万昆发来深造邀请函。在这水产界知名的高等学府,他不光系统学习了鱼类学的各门课程,还向教授、专家、学者请教和交流体会,以优异成绩拿回了大专文凭。

知识给了金万昆力量,也拓展了他的育种思路。在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他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淡水鱼类远缘杂交实验报告》、《淡水鱼类远缘杂交染色体图谱》、《淡水鱼类胚胎发育图谱》、《淡水养殖鱼类种质资源库》四部专著并出版发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跑遍全国各地收集引进淡水鱼类原良种48个品种,建起了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现保存9万余尾,总体重130余吨,以这些种质资源为材料,从亲本选配入手,先后进行了650余项远缘杂交育种试验,培育出津新鲤、乌克兰鳞鲤、墨龙鲤、黄金鲫、红白长尾鲫、蓝花长尾鲫、津新乌鲫、津鲢、芦台鲂鲌、津新鲤2(超级鲤)10个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在全国推广养殖的食用和观赏鱼类新品种,还培育出20多种有理论研究价值和能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育种材料鱼。这些新品种推广应用直接带动了养殖业的增产增收,每年生产推广60亿尾,推广养殖面积139万亩,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区,新增产值260多亿元,观赏鱼还远销到德国、荷兰、新加坡等国。

伴随着每一个新品种的育成,金万昆都要认真总结这一品种的健康养殖技术,免费发放给养殖者。自2002年以来,他通过主持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星火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和自选项目等,向农民推广健康养殖技术30余项,培训养殖技术员5万余人次,还写出了《常见鱼病防治》、《为什么要保护鱼体粘液》、《浅谈池塘养殖用水》、《科学利用配合饵料,实现高产养鱼》、《什么时间开增氧机好》等实用科普文章发给农民。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鱼类育种,金万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