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高温期大黄鱼鲜料急性中毒死亡的诊断与治疗

/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杨方园 杨明 兰贵武

目前,国内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依然以投喂鲜料(冰鲜杂鱼)为主。在高温阶段(每年7-9月),鲜料的运输和保存是个大难题,一旦保藏不好使得鲜料腐坏、变质,再经投喂后极易引起大黄鱼急性中毒。现简要介绍其诊断与治疗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1、症状

鱼体未摄食之前,游动正常,状态良好,当投喂不新鲜杂鱼后,快的一个小时,慢的三四个小时后开始出现异常,鱼大部分焦躁不安,在网箱水面来回窜游,可听见“哗哗”水声响动,一段时间后病鱼反应速度减慢,下沉,此时游动变得不正常,侧游或肚子朝上,呼吸变慢,最后缓慢死亡。对病鱼检查发现有的鱼体表正常,有的体表或鳍条磨损、出血,体表及鳃部粘液分泌量增加,内脏解剖可见胃肠道粘膜通常发黑,有的胃部残留大量未消化完全的鲜料(冰鲜杂鱼),有的胃内粘膜有淤血块,肠道前段显著发黑,有时里面有血丝,内部肌肉多数情况下也会急性出血。幼、成鱼鲜料急性中毒时通常表现为上述症状(见图1),但小苗急性中毒的症状略微有所差异,以胃部残留饵料、胃肠道粘膜严重发黑为主要症状(见图2)。一般鲜料急性中毒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潜伏期短,呈骤发性,一般刚刚摄食不久就出现典型症状。②整体性强,有摄食的鱼整体上均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症状,未摄食的无症状。③具独立性,无鱼体间传染。④病程较短,停止摄食后,病情很快稳定,且康复速度较快。

2、流行及危害

大黄鱼鲜料急性中毒,通常发生于高温期,以7-9月份最为集中,此时温度高,鲜料很容易腐败变质,鱼摄食后容易诱发急性中毒。在各个养殖海域均有发生,具有零散性(不会大面积爆发)和独立性(相邻鱼排不会传染)。危害各类规格的大黄鱼,尤其是当年春季投放的小苗(7-10cm)及幼、成鱼(100g以上)为主。急性中毒一般危害较大,引起的死亡率不一,主要与中毒的程度及鱼体质有关,体质较弱的易大量死亡,体质较强、中毒较浅的鱼暂时失去食欲,之后也能自行康复。

3、分析

高温阶段鲜料的保鲜是个棘手问题,在运输、贮存、投喂过程中若保存不当,饵料极易发臭、腐坏变质,病原菌的大量滋生、有毒物质(如组胺)的产生、防腐剂(如福尔马林)的添加等,被鱼体摄食后极易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亡。

4、预防及治疗

该病当以预防为主,高温期阶段尽量少投喂鲜料,改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要新鲜,未过期或破损),可极大程度上避免急性中毒案例的发生。目前,在大黄鱼网箱养殖过程中,绝大部分养殖户还是倾向于鲜杂鱼饵料,虽然也有少部分选择人工配合饲料,但多是在小苗刚刚下排或鲜料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休渔期、台风前后等)才选择配合饲料“过渡”一下,养殖户并没有在心理、认知上真正接受配合饲料,因此人工配合饲料替代鲜料还是任重而道远。如果选择投喂鲜料,务必注意其新鲜度,同时应根据鱼的日投喂量等量购进鲜料,避免多余鲜料因放置时间过长而腐坏变质,鲜料化冰时应避免阳光曝晒,泡水时间不宜过久。日常投喂时可添加保肝、多维类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大黄鱼机体抵抗力。一旦发病,应立即停止投喂,剩余鲜料需立即处理倒掉,不能再行投喂;不要惊扰鱼,不可在鱼排上来回走动或拉动网衣;之后停料2d,第3d内服三黄散(大黄、黄芩、黄柏等)+保肝灵(肝功能修复剂、保肝中药提取物等)+速补(微量元素、电解质、多维等),连续2d后,一般即可痊愈。

 

1 大黄鱼幼、成鱼鲜料急性中毒症状,胃部有淤血块和血丝,部分肠道和肌肉急性充血,肠内无食物

 

2  大黄鱼小苗鲜料急性中毒症状,胃、肠道粘膜严重发黑,胃部残留大量鲜杂鱼饵料

本文已刊于《科学养鱼》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