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杨青松:克石斑攻加州鲈,七十高龄戎马特种水产料

 

杨青松,高级工程师,对石斑鱼料、大黄鱼料等特种水产料有独特见解

据报道,近年,石斑鱼料市场吸引了各大企业争相入驻,硝烟四起,作为石斑鱼市场的后起之秀,恒兴自2014 年以来,其石斑鱼料销量每年近乎翻一番,2015年的市场销量已达到5000 吨,这个成绩在业内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不少人打听这背后坐阵的到底是何方神圣?此次,笔者有幸采访到这位恒兴石斑鱼料背后的功臣之一——杨青松高级工程师。据传,因为其在石斑鱼料的配方设计上有着独特的理解,业内还有多家饲料企业也同他有过接触。

杨青松从福建出差回来途径广州,笔者和他聊完已是下午四点,他马上要坐大巴赶回湛江。你想象不到,这位年过七旬的高工竟然一个月中有20天以上都是出差在外。从广州到湛江至少需要6-7 个小时车程,就算年轻人也难免抱怨这舟车劳顿。但是,杨青松每个月都在福建、海南、珠三角、粤西这些地区之间来回奔波,飞机、火车、大巴,他早已习惯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嘈杂。似乎,只有在这样的嘈杂中,他才可以感到安心。

“我也有像很多老同事一样在办公室喝喝茶聊聊天的机会,原本按照我的年纪,我也早可以退休在家,弄孙为乐了,可能有人笑我七老八十了还玩水产,但我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待不住。”杨青松笑道。他的一生似乎都很“不安分”。

钟情实战,不走寻常路

早年的杨青松从中国海洋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此后他跟随老研究员们做了11 年的科研工作。“刚去时,单位当时承担一个国家项目——鲍鱼人工育苗及继续养成。那时种苗方向非常被看好,我刚毕业不久,自然被分配到不太被看好的饵料组。但这开启了我的水产饲料研究之路,后来事实也证明饲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后期我们课题组可以达到1 立方水体产5 万多只鲍鱼苗的成绩,当时日本报道的最高是1.5 万只/m3。鲍鱼组当时总结出三大技术关键点几乎都是有关饵料方面的。”随着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的完成,杨青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因此提升,“一起攻关项目的日子就像一段战斗的岁月,让人怀念,在那里最大的收获是打开了思维,扎下了研究的基本功,同时让我和水产饲料结下不解之缘。”杨青松说到。

1981 年,杨青松回到老家,分配到福建省漳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一直以来不喜抢名的他在漳州才拥有了第一个主挂他名字的完成项目(利用糖厂滤泥配制罗非鱼饲料的研究)。自杨青松评为正高级工程师后,便极少再拿科研结果来申请奖项,也不钟情于发表文章,也极少出现在各大会议活动之中,别人劝他多露露面,他每次都是笑笑,听听而已。这点在外人看来很奇怪,可对他来说,评职称只是工作开展的需要,他说:“我的热情在实战上面。”

杨青松性格直率,喜欢随性而为,已年过五旬的他申请从单位提前退休。在他看来,此后,才迎来真正的自由和事业上的春天。但不管研、政、企角色如何更换,他的一颗心始终钻在水产饲料领域中未曾远离。也许,“不安分”才是真正的“安分”。

退而不休,踏入大企业

退而不休的杨青松离开福建,去了海南,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做了一年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适合罗非鱼网箱高密度养殖的配合饲料。“养殖密度高了之后,就对饲料的要求更加严格,当时我们做出来的饲料系数低于市面上的很多饲料,生产中产量可以达200-300kg/m3 很高。”杨青松说。

1999 年,杨青松进入通威企业做研发,后任厦门通威公司总经理。不管是当时还是对于现在,在不少水产饲料配方师看来,大黄鱼和桂花鱼人工配合饲料都极难研发,攻下它们就等于摘下了海水鱼和淡水鱼饲料领域中“皇冠上的宝石”。通威总部第一年就批给当时任厦门通威总经理的杨青松120 多万元的科研经费,主攻大黄鱼饲料。此时做大黄鱼饲料的厂家很少,可杨青松第一年上手,不仅研发出专门的大黄鱼饲料,而且还研究高难度的仿野生大黄鱼人工饲料,“当时市场上都是浮料或粉料,很多用鳗鱼粉来喂大黄鱼,我提出了沉性料的理念,很多人都认为很可笑,庆幸刘汉元主席听了很支持我,花了很大力气,公司专门买了一台造粒机,我还记得一台约一百四十万美元。后来厦门通威推出了定位高端的膨化沉性大黄鱼料,第一年就卖到数千吨,饲料系数1.1-1.2,和当时市面上的北欧进口饲料效果差不多。不仅体形体色与野生大黄鱼相近,而且肉质也有蒜瓣肉。”

 

 

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成的仿野生大黄鱼

初尝分子营养学甜头,坚定探索

2003 年,杨青松离开厦门通威。此后,他开始“打游击”,和一些小饲料厂合作,给他们提供饲料配方或技术指导。在他看来,小厂除了资金不足外,在设备、理念、员工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但有一个重要优势,即对新事物、新理念不会太排斥,“干脆你是一张白纸,我来给你画图。”

此时,杨青松已十分看好一个营养新方向,即他在很多场合所强调的分子营养学。“分子营养学在国外应用到水产也不多,主要应用在医学方面。我研究它的目的也在于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力。传统营养学一般考虑:这条鱼需要什么营养?对各营养成分需求量多少?氨基酸如何平衡?怎样提高消化率?当然,分子营养学也要考虑这些,但首先,分子营养学是从分子水平重新去评定这条鱼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需求。其次,注重营养跟抗病的关系;我的研究集中在脂肪酸的添加,脂肪酸是鱼类动物体转录因子的配体,可以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生长,所以我们需满足激活配体的脂肪酸。但传统上,很多人只把脂肪转化成一种能量来消耗。另外一点,分子营养学注重营养跟提高鱼的品质的关系。比如对注重颜色的东星斑、锦鲤、观赏鱼等来说,就要从分子水平来考虑促进各细胞色素的沉着。”

提及分子,大家都会想到昂贵的试验设备以及奥妙的各种分子试剂等,杨青松也坦言现在他所接触到只是分子营养学的皮毛,他没有条件去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只是把初入门掌握的知识总结成一些应用性、规律性的东西,是不是十分准确?还有待验证。“对于分子营养学的应用,我也是摸索,让我谈什么结论性的具体数据,我谈不出来,但我只是初入门,就尝到了不少甜头。我希望能通过多几条鱼来验证研究的准确性,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视这个方向,比我走得更远,如果国家能够重视这个方向,可能二三十年就能够比较成熟了,但估计我是看不到了。”言谈间杨青松透露出一种兴奋,又流露出一些惋惜。

石斑鱼料配方高效速成之秘

但杨青松从来不会放弃他看好的方向。他意识到,仅与小厂合作无法将应用了分子营养学理论生产出来的饲料产品快速铺开,也无法快速让世人认可到分子营养学这个新兴学科的优势,他希望能借助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作为平台。因缘巧合下,他进入了恒兴。

石斑鱼饲料市场是业内看好的不多的蓝海市场之一。据悉,从恒兴立定石斑鱼饲料开发项目开始,三个月之内,杨青松就拿出了石斑鱼饲料配方,饵料系数达到0.8-1.0,并提前设计出了石斑鱼饲料的八大卖点。当时恒兴内部的很多人都不相信效果真有那么好,把全面的将试验再做过,才终于肯放心推出市场。

 

用恒兴石斑鱼饲料养成的珍珠龙胆

“别看到现在我做配方很容易、很快,那是因为以前做了足量的基础性工作。我自己制成了四张表,主要围绕四方面:第一是营养需求,以氨基酸方面的平衡为主;第二是各种鱼对各种原料的消化性,比如该种石斑鱼对该种鱼粉的消化率是多少等等;第三是各种原料对温度的敏感性,特别是维生素方面,从60 度到180 度范围内,分别在膨化腔里面停留多长的时间适宜;第四是投饲策略,怎么投喂很重要,但这个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更多实践,理论性没那么强。另外,还要熟悉加工工艺,如果这个厂的某种工艺达不到,那应该增加多少该成分才能满足营养需求,这个也需要考虑和积累经验。”

杨青松就认为,石斑鱼饲料的发展方向是应该把饲料品种细分,珍珠龙胆饲料价格可随市场走,但东星斑、老虎斑等高档品种需推广另一种高端饲料;此外,除了细分品种外,还应推出对应商品鱼、亲鱼的不同饲料,“试验表明,通过满足石斑鱼亲鱼阶段的营养要求,可提高怀卵量30%,增大卵径,提高成活率和孵化的经济效益。”杨青松说道。

 

用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成的石斑鱼颜色亮丽

专挑难度大的饲料品种来攻克

杨青松虽在石斑鱼、大黄鱼这两种难度较高的肉食性海水鱼类的饲料上有所突破,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瞄准了市场容量大、饲料开发难度也极大的淡水品种加州鲈、鳜鱼(桂花鱼)。

市场上的加州鲈饲料近几年来被炒得沸沸扬扬。他认为,加州鲈难以实现全程用料是因为很多人无法解决脂肪肝的问题。另外,有些厂家虽能实现全程用料,但是加州鲈大肚腩的问题仍得不到很好解决,而这不仅影响体型卖相,更重要的是影响加州鲈的味道和口感。但脂肪肝和大肚腩这两个问题在杨青松看来,都能通过分子营养学在饲料中的应用得到较好解决。他很反对市场上的价格战,“现在有不少厂家都在积极推广全程用料,竞争激烈,打价格战,如果通过牺牲饲料品质来实现盈利,那很容易把养殖户吓回去重新用冰鲜。如果硬撑着不赚钱赚吆喝来推全程用料,也很难长期坚持,难真正推广。”

 

 

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加州鲈内脏健康,颜色正常

此外,一直以来以活饵为主的鳜鱼也让杨青松极感兴趣。目前,国内尚未有人研发出可完全替代饵料鱼的鳜鱼人工配合饲料。据杨青松估计,珠三角地区鳜鱼饲料的潜在容量就有二十万吨,是广阔的蓝海。目前,他已经在该领域有所摸索,并已在小范围内初步取得全程投喂的成功,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试验。他相信若能研发成功,意义不仅在于给养殖市场带来巨大的改变,更在于让他所坚信的分子营养学的应用被更多人相信和看好。

对常规大品种的思考

罗非鱼是杨青松关注很久的一条鱼,但中国罗非鱼屡屡遭拒、近年售价甚至低过成本价的境地曾让他一度为之痛心。“我曾经完成过罗非鱼高密度养殖的项目,饲料系数可达到1.0 ;也实现过通过饲料的角度,让罗非鱼的浅去皮加工的取肉率提高3%,深去皮加工的取肉率提升近6%。但罗非鱼其实最应该走的是品质路线,我很早之前就有个理念,希望通过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DHA/EPA 来生产DHA/EPA 高含量的罗非鱼。我的研究试验表明,罗非鱼肌肉对DHA/EPA 的储存率很高,几乎不会代谢,80% 的添加量都能在肌肉中积累下来。我们的鱼不应该最多只能标黄牌,而是要拿到出口市场上的绿牌。”杨青松表示。

另外,对于南美白对虾在近年越来越难养的境地,杨青松坦言饲料要付很大一部分责任。“南美白对虾是植食性杂食性虾类,虾料的方向应是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少放一点,也没有必要拼命把饲料中的蛋白往上做,粗蛋白35%,真蛋白28% 就够了,做高了以后,反而消化不好,我看这是引发白便的原因之一;另外,无法消化的物质排泄到水中,也影响水质,容易发病。”在杨青松看来,南美白对虾料的方向应推功能性饲料,提高嗜口性,这样冬天能多喂养一个月;从营养角度来提高抗病力,大大提升成活率。绝不能为暂时的销量而炒作概念,也不能一味的将优质饲料做成高蛋白饲料。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杨青松,特种水产料,水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