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投苗延迟或影响罗非鱼好行情

过冬鱼少,目前广东、广西罗非鱼价格良好。而今年鱼苗生产不顺,放苗延迟,年底罗非鱼集中上市恐拉低鱼价。

/图 本刊撰稿人 刘庆升

“这几天收鱼塘头价已经开到了6.0/斤了,而且还没得收!”4月初,笔者走访某罗非鱼种苗场时,一位在珠三角收购罗非鱼的流通商告诉笔者。

 

越冬鱼少鱼价攀升

春节之后,各地罗非鱼价格就一路攀升,1斤以上规格鱼春节前价格还是4.5-4.7/斤,春节过后就冲破5/斤,到了3月的上中旬,珠三角达到5.2-5.5/斤,粤西更是升至5.5-5.6/斤。而进入4月,鱼价依然持续“升温”,粤西、珠三角塘头价普遍有5.7-5.8/斤,广西更是达到5.8-5.9/斤。

鱼价的攀升,其实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从去年12月份开始,华南大部分地区接二连三遭遇冷空气袭击,进入1月份后,珠三角、广西等地水温下降明显,更是开始出现冻死冻伤的情况。不少罗非鱼养殖户担心2008年的悲剧会重演,纷纷卖鱼,鱼价一路走低。如广东高要1斤以上罗非鱼塘头价12月份4.5-4.6/斤,到了1月份跌到4.2/斤。某养殖户说:“知道过冬鱼价格肯定好,但还是不敢赌。”这种心态也不无道理,据了解春节前后广西越冬罗非鱼损失高达90%,珠三角据估计也有5成以上的罗非鱼冻死冻伤。

鱼少价高加工厂难接订单

过冬鱼少,鱼价高企,高兴了养殖户却愁怀了加工厂。茂名鱼管家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工程师叶绍新介绍,近期茂名1斤以上罗非鱼塘头价达到5.7-5.8/斤,而加工厂的报价则为5.9/斤,流通商抓罗非鱼送加工厂没有利润,主要是靠混养的杂鱼赚钱。珠三角情况也是如此,高要某罗非鱼流通商告诉笔者:“现在收的鱼基本都运到市场上卖,今天抓鱼的价格是5.8/斤,而加工厂的报价仅为5.5/斤,运到加工厂要亏钱。只有大型养殖鱼塘或者水库的产量较大,市场难以消化,才会给送加工厂。”当然运到市场卖也存在风险,如果市场上鱼多往往会滞销。佛山市南海区佳鸿水产有限公司吴茂越经理也表示:“现在鱼量非常少,有单也不敢接。最近已经休息了两个星期,估计其它厂的情况也差不多。”

内销市场争夺货源,加工厂为何不提高收购价?对此加工厂也是有苦难言。吴茂越说,现在的报价广东加工厂已经无利润可言,而市场鱼价7-8/斤,加工厂如何竞争?海南由于其气候优势,过冬养殖风险性低,目前规格鱼存塘量相对较多,3月之后在广东、广西鱼价攀升的同时,目前海南罗非鱼价格仍仅在5.2-5.3/斤,海南加工厂还有一定利润空间。吴茂越表示,由于今年的订单价格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目前的收购价加工厂还勉强维持运转。

海南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孝文表示,广东罗非鱼收购价上涨或许是因为部分加工厂为了完成已接的订单,被迫提高价格收鱼。他说:“近期国外客商还有一部分的库存,下单并不迫切,而且国外的客商也觉得我们的报价偏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收鱼价格是加工厂难以支撑的。”

投苗延后新鱼上市或扎堆

尽管近期鱼价高企,但是由于存塘量有限,真正“富起来”的仅是一小部分养殖者,而更多准备投苗的养殖者所关心的是今年的罗非鱼价格走势。天气,养殖量、病害情况、市场需求......众多因素都是鱼价这个方程式中的变量,如去年上半年较为理想的价格与年初天气不佳,投苗不热等有很大关系,而10月海南水灾更是推动了鱼价的上涨。

今年开春以来,由于反复的“倒春寒”天气,种苗的生产和投苗都一推再推,这很可能将导致投苗高峰期的异常集中。广东国家罗非鱼良种场场长叶卫认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应该为投苗的高峰期,在这之后投苗量有可能迅速下降,投苗的集中将有可能带来下半年的规格鱼的集中上市。广州市五龙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明指出,虽然出鱼的时间还会受到种苗质量、养殖模式、病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很多希望早投苗早出鱼以避开高峰期的养殖户的愿望无疑已经落空。对此,佛山市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健辉就认为,今年4-9月份罗非鱼上市量不大,难以满足加工缺口,价格有望保持良好,而10月份后规格鱼集中上市量将大于往年,加工厂会不断调整收购价格。

我国是罗非鱼主产国,而美国是罗非鱼消费主要国家,也是我国罗非鱼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2009年出口美国罗非鱼量占我国出口总量52.9%2010年对我国罗非鱼的进口量进一步增加,因此,一年一度的美国波士顿会展也被认为是国际罗非鱼走势风向标之一。

0329,刚从美国波士顿会展返回的南宁的南宁罗非鱼协会秘书长孙忠义介绍说,今年参展商和参展人数都多于往年。2010年 我国罗非 鱼出口32.3万吨,折合原料鱼超过70万吨。孙忠义认为:“全球罗非鱼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将是常态,但我国罗非鱼需要和如狭鳕、巴沙鱼等品种竞争,而目前我国罗非鱼偏高的报价让国外客商较难接受。”广州澳洋实业有限公司水产分公司萧经理也表示,虽然美国市场的需求量在上升,但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却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客商也在寻找其它获得产品的渠道。

来源:《水产前沿》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