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入冬必看!水霉病高发期如何防治!

 

立冬过后,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进一步降低,昼夜温差大,养殖水体垂直交换频繁,养殖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水霉病等疾病在低温下易发生,若未及时处理,容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什么是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病原体现已发现十多种,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以水霉菌最为常见。

水霉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或半咸水水域中,主要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较强,水温5~26℃均可繁殖,13~18℃的冬春季节是高发期。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易被感染。

水霉病症状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并分别向其内外生长。向内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中吸取营养成分,迅速生长、繁殖、蔓延;向外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鱼类被霉菌侵染后,分泌大量黏液,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运动失常、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导致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

水霉病的防与治

看似可怕的水霉菌,实则它也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只有当水质恶化,水霉菌大量繁殖,且鱼体受到损伤,抵抗力下降时,水霉菌的游动孢子才得以侵入伤口,使鱼发病。

因此,预防水霉病的关键是避免鱼体受损,保障养殖鱼类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强的体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

1避免鱼体表受伤

在水温低的季节尽量减少人工操作防止鱼体受伤,若必须进行捕捞和转塘操作时,应适当施用抗应激产品,减少鱼类机械损伤。高密度养殖池塘应注意放养密度,不宜过度拥挤,预防鱼只因空间紧迫而使鱼体组织受损伤。

另外,越冬准备阶段,应适当增高水位,正常水位应不低于1.5米,有利于水体分层,使鱼类集中在深水位过冬,避免因水位过浅导致鱼体冻伤,给水霉菌可趁之机。

2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

养殖鱼类的生存环境就是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由于底好才能水好,所以关键是保证底质环境好。经历了夏季养殖高峰和秋季育肥期后,池塘底部往往富集了大量残饵、粪便、动植物残体等有机质,若不能及时分解,这些有机质将腐烂变质,给水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温床。

建议定期施用泰缘复合过硫酸氢钾常用改底产品,降解底部大分子有机物,使沉淀悬浮再利用,疏松底泥,同时提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促进底部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另外,由于底部有机质的大量分解会消耗很多溶氧,最好配合使用泰缘360云补钙氧颗粒增氧,来促进改底效果,尤其是夜间最易缺氧的时候。

使用单过钾改底产品12小时后,可根据池塘菌相、藻相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泰缘清淤+乳酸菌”调菌相、进一步改底,可补充有益菌,有效解决黑臭底质,促进底部菌相平衡。天晴时,再使用“氨基酸颗粒+促藻菌”进行肥水操作。

若池塘能保持微生态系统平衡,水霉菌就不会有大量繁殖的机会,而仅维持在较低水平。

3合理控制病原菌数量

可根据池塘具体情况,适当使用泰缘25%50%规格的复合过硫酸氢钾消毒配方粉剂,对水体进行解毒,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2小时后应注意补充微生物制剂,建立平衡的菌相和藻相,恢复池塘的微生态平衡。

4科学饲养,增强体质

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养殖鱼类正常生长和保持健康体质的必要条件,但饵料的正确喂养也是增强体质的关键。若养殖鱼类极度饥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也易感染水霉病。

因此,在不浪费的情况下,应选择科学配比、适口性佳、适合鱼类生长需要的饲料,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鱼类的基本需求,还能促进鱼儿形成健壮的体格,提高抗病能力。

那么,若发现池塘养殖鱼类已经感染水霉病,则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减少养殖损失:

治理措施

针对有循环水系统的水族箱和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可每立方水体施用2-3克泰缘50%规格含量的单过钾泡腾片2~3/立方水体,2-3天后便解除;

针对捕捞后或运输中的鱼,每吨水里可放5-10克泰缘50%规格的泡腾片;

池塘可连用3-4次泰缘50%规格的泡腾片0.25/立方水体,中间间隔30分钟。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水霉病,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