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注意了!鳜鱼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犯了这几点误区

 

鳜鱼又名桂花鱼,是淡水养殖动物中的名贵养殖鱼类,因其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而颇受市场欢迎。现阶段在我国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地区大规模养殖。

池塘养殖鳜鱼体型肥硕

笔者通过市场一线技术服务,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就鳜鱼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举措,以供读者参考。

1、水质调控

在自然条件下,鳜鱼喜欢生活在静水或微流水且水质洁净清新的江河、湖泊、水库中,因而一般养殖户会错认为鳜鱼养殖池塘水质越清,透明度越大越好,所以为了保持精养鳜鱼池塘水质清新而长期不施肥。

殊不知,鳜鱼以活饵为食,一旦高密度养殖后,饵料鱼及鳜鱼代谢产物增多,清瘦水体内浮游生物量相对较小,初级生产力不高,溶解氧不足,物质及能量循环不畅,不能及时将残饵、粪便转化成被藻类利用的营养盐,使得代谢产物不断累积,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危害鳜鱼健康。

因此,在鳜鱼养殖过程中,笔者认为养殖水体应当维持藻类旺盛,水色保持淡绿色,透明度30cm为宜。水质肥沃,溶氧充足,水环境稳定,可有效避免鱼体产生应激,减少病毒病的发病机率。养殖生产实践中可以在池塘一角堆草沤肥,这样培育的水质肥效持久,同时应当注意减少用碳铵、尿素等化肥培肥水质。

2、苗种培育

据养殖户反应,市场上大部分鳜鱼苗种来自广东地区,笔者走访市场发现2.5cm以上鳜鱼苗种培育过程中易患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疾病,而广东地区鳜鱼苗场多采用“福尔马林”等强刺激性药物进行防治,加重了苗种应激,加大了患病毒病的机率。

寄生虫寄生导致鳜鱼鳃部呈现“扫帚状”

建议鳜鱼养殖户可结合生产实际选购1.8cm2.5cm规格的鳜鱼苗种进行培育,既可保证运输成活率,又可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苗种期可以科学可控的进行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3、用药禁忌

养殖池塘长期滥用药物导致鳜鱼出现“白肝”症状

鳜鱼对绝大多数常规药物都较敏感,特别是有机磷类杀虫药,重金属盐类以及卤素类化学消毒剂,但许多养殖户由于受习惯或长期被一些教科书上沿用的防治方法进行误导,在鳜鱼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频繁过量的使用强刺激性的药物,如硫酸铜、敌百虫、漂白粉、强氯精等。

这些药物有较强的腐蚀和毒性作用,在杀虫杀菌的同时,引起鳜鱼鳃组织发炎,影响鳜鱼的正常呼吸,破坏鳜鱼体表黏液保护层,从而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而如果在鳜鱼苗种期使用,易引起鱼类畸形。

鳜鱼细菌性烂鳃

另外,使用这些强刺激性药物,对水体的浮游生物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易引起水质清瘦,对鳜鱼摄食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鳜鱼抵抗力下降从而感染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4、放养密度

目前,两湖、江浙、广东地区鳜鱼养殖多采用池塘单养的方式,有些养殖户了为提高经济效益,往往采取高密度养殖,那么相应存塘饵料鱼的密度增加,养殖池塘负荷加大,代谢产物增多,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大量有害物质累积,耗氧物质增多,导致池塘水质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危害鱼体健康。

放养密度主要依据养殖条件和个人技术水平而定,笔者建议一般3cm左右的鳜鱼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5万~2.25万尾/hm2,放养密度过大时,会加大鳜鱼病毒病的患病机率。

5、适口饵料

解剖可见鳜鱼肠道无食物

在鳜鱼摄食高峰过后,打捞健康鳜鱼检查,剖开胃内可见23条饵料鱼,表示配套饵料鱼规格适宜。凡是没有硬刺的鱼类,体形细长、价格低、来源广、可高密度养殖、群体产量高等均可作为鳜鱼饵料鱼的首选品种,如鲮鱼、白鲢等。

6、合理配养

鳜鱼以“鲜活鱼”为食,在保证鳜鱼正常养殖密度的情况下,还需套养一定数量的饵料鱼,造成池塘载鱼量偏大,残饵、粪便也相应偏大。生产过程中,可以适当套养一定数量的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以保持池塘中正常的物质及能量循环,维持池塘良好水色,为鳜鱼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鳜鱼,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