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大黄鱼:掠夺资源式养殖能走多久?

病害实际上只是表象,利用海域资源无节制增加网箱数量和密度,这种掠夺资源式的养殖方式才是让大黄鱼产业付出极大代价的根本原因。

在经历了产业初期暴发式的增长后,发展逐步平稳的福建大黄鱼产业又一次站到了危机的关口。7月底,本刊到福建宁德做大黄鱼病害调查,进入宁德海区之后,整个沿岸入眼之处皆被密密麻麻的养殖渔排所占据,场面壮观而又恐怖。

大黄鱼作为我国特色海水养殖鱼类,受海域养殖条件所限,目前人工网箱养殖基本集中在福建尤其是宁德地区。有资料显示,宁德养殖大黄鱼产量占全国60%以上,若加上福州连江、罗源两县,整个闽东产量大概占到全国的80%以上。如今大黄鱼已经形成了从苗种、养殖、饲料到加工出口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然而在看似平稳的大黄鱼产业之下,一场暗流涌动的危机却正在显现。

危机来源于多方面。首先是种质退化,由于目前野生大黄鱼资源稀少,一条野生大黄鱼的市场价格动辄被炒到成百上千以上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但这同时也使得大黄鱼野生亲本的补充难上加难,目前人工养殖大黄鱼已经开始出现种质退化问题。其次是无序的网箱养殖,由于宁德海区网箱养殖缺乏配套的审批管理,随意乱建乱增网箱的情况随处可见。

另外,在大黄鱼养殖大幅增加的同时,相应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却迟迟未获明显突破,大黄鱼养殖仍以冰鲜为主。由于网箱养殖密度过大、冰鲜残饵污染等原因,自2004年左右大黄鱼首次大面积暴发海水小瓜虫病为主的病害后,此后每年皆暴发严重且基本无药可治,成为当下危害大黄鱼产业发展的一个最直接因素。甚至有业者悲观表示,若照此下去,大黄鱼产业走上完结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病害实际上只是大黄鱼产业当前面临的诸多危机的一个集中表现而已。大黄鱼人工养殖发展至今,利用海域资源无节制增加网箱数量和密度,大量使用冰鲜料,这种赌博式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但在养殖模式和技术的探索提升上并无太大的突破。有着“大黄鱼之父”之称的刘家富老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目前宁德养成品大黄鱼的网箱有16万箱,其中75%的网箱都可“砍掉”。在减少网箱后,通过增加养殖密度和网箱深度,降低饵料系数,保证水流通畅减少病害,相应的养殖效益并不会减少。

如今,这种掠夺资源式的养殖开始让大黄鱼产业付出极大的代价。实际上,这种情况并非大黄鱼所独有,比如近几年由于海参养殖被热炒,北方沿海岸带无序开挖的池塘比比皆是;比如此前北方大菱鲆采用流水养殖模式需抽取地下水,结果使得当地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养殖户也面临着无水可养的艰难处境。

当下要改变这种局面,或许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一是通过政府政策的杠杆加以调控,对产业布局及发展做出规划,二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自然淘汰。如今前者尚无发力迹象,而后者所带来的转型压力却已逐渐显现。只是,大黄鱼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