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水产市场一脉相连 厦门大黄鱼九成宁德籍

宁德与厦门的水产市场一脉相连,厦门市场上10条大黄鱼中有9条都是“宁德籍”。而且,目前宁德三都澳大黄鱼养殖基地中,有不少是厦门企业。宁德本地很多养殖企业,也都在厦门开设了专卖店。

绵长的海岸线,蜿蜒成一道美丽的彩虹,镶嵌在海峡西岸的边缘。同厦门一样,东临台湾海峡的宁德市拥有丰富的海洋和水产资源,特别是“大黄鱼”驰名遐迩。因此,宁德素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美称。

由“满城遍地黄金鱼”,到野生黄鱼“芳踪难免”,到人工育苗的历史性突破,再到养殖密集寻求创新变革……对海西沿海的一些市民来说,大黄鱼的“前世今生”不仅牵引了几代人的记忆,也成为一个符号,承载了海西渔业文化变迁的一个梦。

作为海西20城大型策划报道的一站,本报特派记者日前走进宁德,探访这里的大黄鱼养殖基地。

占全国7成黄鱼市场

抵达宁德当日下午,福建省普降暴雨,宁德的雨则有些许“温柔”,正如这座城市的清透与秀朗。走入宁德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长叶国秋听说特派记者来自厦门,会心一笑:“看到你们来有亲切感,宁德与厦门的水产市场一脉相连,厦门市场上10条大黄鱼可能有9条都是‘宁德籍’的呢。”

叶科长此言非虚,此前记者在厦门水产市场调查了解到,厦门的大黄鱼几乎都来自宁德。此外,宁德大黄鱼还占有全国70%以上的黄鱼市场。去年,宁德全市渔业总产值达73.2万吨,以大黄鱼为代表的海产品出口2万吨,创汇6.28亿元。

据叶科长介绍,目前宁德三都澳大黄鱼养殖基地中有不少厦门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厦门西海域退出养殖,许多产量大的养殖企业就转移到宁德。如今,这些养殖户不断壮大,有些还成了“行业巨头”,有些在宁德、厦门两地都有驻点。同时,宁德本地的养殖企业,很多都在厦门开了专卖店。

宁德渔排再现“鹭岛印象”

次日,特派记者随同渔业人员来到三都澳大黄鱼养殖基地。乘坐渔船摆渡来到养殖户的渔排上,只见渔排似整片“网格”罩在海面上,如同海上长街,令人心生壮阔之感。

踏着渔排没走多久,就看见许多白鹭,在渔排附近飞舞。不一会,这些的白色精灵栖息下来,连成一片,让人感到“神回厦门”的奇妙。

“养殖黄鱼的饲料多为杂鱼虾,这些白鹭主要是来觅食的。”当地的养殖户争相向记者介绍:“这些白鹭十分可爱,且不贪婪,它们在渔排附近飞,大家都觉得很祥瑞。”

记者随机走进一处规模较大的“渔排网”,这家名为“龙腾水产养殖公司”的总经理张功成介绍,十多年前,他们团队在厦门五缘湾水域附近发展养殖,面临产业转移后,他们到各处考察,最终选择在宁德扎根。这些年,公司不断壮大,年产值过亿元。如今,公司的董事长在宁德有事业,在厦门也有房子,每年有很长时间,他与妻子都生活在厦门。

据了解,在三都澳从事养殖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也很多。此外,大黄鱼养殖还解决了就业问题,据统计,当地渔民人均收入比农民高出19%左右。

深水网箱有望恢复“野味”

三都澳作为大黄鱼回游的聚集地,曾经随处可见鱼群。然而由于滥捕滥捞,上世纪80年代初,野生大黄鱼资源已近枯竭。

记者从渔民口中获知,直到1985年,“大黄鱼之父”刘家富成功创新了人工育苗技术,大黄鱼才逐渐进入批量生产,市场上的大黄鱼才又多了起来。然而,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味道远不如野生黄鱼鲜美。

痛定思痛的宁德人开始行动。记者从渔业部门获悉,在三都澳将兴建“大黄鱼博物馆”。同时,有11家养殖企业将深水大网箱投入较远海域,模拟出类似于野生黄鱼的生存环境,有望批量培育出与野生大黄鱼品质接近的产品。

相信,不久的将来,厦门乃至全省全国的水产市场上,宁德大黄鱼将再次充满生机勃勃的“野性”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