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福建省鳗协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鳗业工作


东亚苗汛即将结束,生产新格局基本明朗。新形势下鳗业工作怎么做?福建省鳗业协会于近日召开第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进行了深入讨论。

去年以来,三件大事突出反映了福建当前的鳗业形势:



一是苗种问题。几家鳗苗企业涉案造成了重大冲击,鳗苗进口约减少一半。为稳定生产,协会号召“恢复日本鳗养殖”取得明显进展,全省已投养日本苗15吨左右,对弥补“进口锐减”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是扩大内销。去年起,新冠疫情造成出口梗阻,价格暴跌,严重危机向鳗业扑来!为摆脱困境,“扩大内销”成为了前所未有的“热门”。电视广播“成篇累牍”,博览展销接连不断,三十多家烤鳗和养殖企业跻身内销市场,一批鳗鱼餐馆蓬勃兴起,零星分散的活鳗商贩汇集成军。特别是业界为慰问湖北抗疫第一线医务工作者而“捐赠烤鳗”,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鳗鱼的认知。鳗鱼内销一年达到5万多吨,品种价差逐渐缩小,有力支撑了养殖效益。


三是尾水处理。随着环保愈加严格,一大批鳗场因尾水排放无法达标遭到处罚并面临“关停”之虞。为了生存,顺昌县率先引进“养殖尾水智能化治理办法”,迅速、有效地解决了尾水处理难题。协会迅即组织调查,委托技术检测和专家论证,终于找到了投资少,见效快,安全可靠的尾水处理之路。



会议认为,鳗业工作充满挑战,获取成效令人鼓舞。但这仅仅只是开始,问题与压力仍然存在。迫在眉睫的是如何解决鳗苗问题,恢复日本鳗养殖虽然应付了部分急需,但能否持续供苗毫无把握。尾水治理虽然找到了可靠办法,但大部分养鳗场建于未实行“环评”、“用水取证”和“区划确认”的年代,如何完备相关手续,解决“生天不足”以及优化鳗场环境还亟需共同努力。



会议提出,鉴于鳗苗进口艰难、复杂。请求管理部门重视指导,采取必要措施,帮助鳗业解决这一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支持鳗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