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翘嘴红鲌营养研究进展

 

翘嘴红鲌是江苏、湖北主要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已成为具有很大养殖前景的养殖品种。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肖伟平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翘嘴红鲌(topmouth culter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隶属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俗称白条、和顺、白鱼,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因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而备受欢迎,目前翘嘴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已获得突破,已成为具有很大养殖前景的养殖品种,是江苏、湖北两地主要的淡水经济性养殖鱼类。

一、翘嘴红鲌的生物学特征

翘嘴红鲌是在大水体中生活的鱼类,成鱼一般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口上位,下颌坚厚而向上翘,体背及体侧上部呈灰色,腹部银白色。主要以中上层小型鱼类为食,人工驯化条件下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摄食效率高,在严寒的冬季及生殖期间都照常摄食。

翘嘴红鲌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可长至10-15公斤,一般情况下,翘嘴红鲌第一年生长最快,第二年次之,3龄以上生长变缓。在人工条件下,经过8-10个月的饲养,7厘米左右的种苗能长成0.5公斤以上的商品鱼。

 

二、翘嘴红鲌的营养需求特点

1、翘嘴红鲌对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研究

蛋白质是维持鱼类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也是饲料中成本最高的营养素之一,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来源与鱼类的生长直接相关,因此探索鱼类对食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需求是营养学研究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的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鱼体的生长发育,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逐渐下降,成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显然低于幼稚鱼(王春芳等,2004)。王桂芹等(2004)以平均体重为0.45±0.10g的翘嘴红鲌为实验对象,以鱼粉为蛋白源,结果表明,翘嘴红鲌幼鱼最大增重的蛋白水平为43.19-48.68%,最适需要量为42.50-43.19%。陈建明等(2005)用酪蛋白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7种蛋白含量的半精制试验饲料,喂养翘嘴红鲌幼鱼2.88±0.22g8周,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求得翘嘴红鲌幼鱼饲料蛋白最适值分别为40. 94 %41. 35 %。王桂芹等(2006)以褐鱼粉为蛋白源,8周饲养重量为12.84±0.60g的翘嘴红鲌,结果表明,饲料适宜蛋白水平为37.43-41.15 %

王桂芹等(2006)还研究了翘嘴红鲌对饲料不同蛋白质含量和不同蛋白源的周转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肌肉蛋白质的合成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蛋白质的合成率在适宜蛋白质水平时最高,当大豆取代鱼粉做为蛋白源时,随着替代水平的提高,氨基酸的平衡度降低,蛋白质合成降低,从而导致生长下降。陈建明等(2005)研究了(12.5±1.5g)翘嘴红鲌对鱼粉、血粉、蚕蛹、酵母、豆粕、花生粕、菜籽粕和棉籽粕共8种原料的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发现,动物蛋白源中鱼粉和血粉的粗蛋白的消化率最高,而蚕蛹的消化率较低,植物蛋白源中豆粕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较高,而菜籽粕和棉籽粕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低。原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直接影响到鱼类对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利用,从而影响到鱼类的生长。

目前关于翘嘴红鲌对饲料氨基酸的需求量研究鲜有报道,一般来说,鱼类对饲料氨基酸的需求与鱼体氨基酸组成有紧密的联系,WilsonSoe1985)建议在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确定前,可通过分析鱼体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作为参考,陈建明等(2003)分析了翘嘴红鲌肌肉营养成分,其中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如下(干物质%):组氨酸1.77±0.03;精氨酸5.00±0.05;苏氨酸3.27±0.05;苯丙氨酸3.94±0.07;缬氨酸3.68±0.07;蛋氨酸3.27±0.07;赖氨酸6.72±0.28;亮氨酸7.21±0.11;异亮氨酸3.63±0.08;色氨酸0.69±0.05

2、翘嘴红鲌对饲料脂肪需求量研究

脂肪是鱼类生长和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脂肪含量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鱼类代谢和生长。由于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较差,因此饲料中一定含量的脂肪是翘嘴红鲌生命活动中重要的能量来源,探索翘嘴红鲌对饲料适宜的脂肪含量也显得十分必要。

陈建明等(2005)以鱼油和豆油(1:1)为脂肪源,饲养2.85±0.15g的翘嘴红鲌30d,结果表明不同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为6.48-8.78%。向枭等(2009)用体重为19.36±2.17g翘嘴红鲌为实验材料,以鱼油为脂肪源,投喂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60d,实验结果表明此规格的翘嘴红鲌适宜脂肪需求量为7.88-9.18%。俞菊华等(2007)研究了高脂肪和低脂肪对翘嘴红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脂肪对PEPCK基因表达影响不显著。向枭等(2008)研究不同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体内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发现,饲料脂肪含量在7.14%时,试验翘嘴红鲌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活性较高,肠、肝胰脂肪酶活性也达到较高,当饲料脂肪含量在9.26%时,试验鱼肠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达到最大。刘波等(2008)的研究证实高脂肪水平的饲料能增加肝胰脏粗蛋白质含量,并诱导G6Pase酶活性的表达。由此看来,翘嘴红鲌饲料中添加一定高含量的脂肪有助于鱼体的生长。

3、翘嘴红鲌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研究

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也比较便宜,饲料中一定含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有利于饲料的加工和生产,也有利于节省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增加鱼体肌肉蛋白质的积累。但是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差,而不同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一样,草食性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能力较强,杂食性鱼类次之,而肉食性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能力最差。

戈贤平等(2007)研究了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和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差异,结果证实,随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翘嘴红鲌生长性能下降,高碳水化合物组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下降明显,中碳水化合物组与低碳水化合物组的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已糖激酶活性下降(P<0.05)。刘波等(2008)的研究结果认为,随着饲料中可消化糖水平从0升至23.98%,翘嘴红鲌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下降,葡萄糖激酶(GK)活性上升,从而造成高血糖,可能不利于生长。王广宇(2011)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13%19%25%31%的饲料饲喂翘嘴红鲌10周,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投喂高碳水化合物水平的饲料,可能会造成肝脏肿大,而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5%的实验组特定生长率最高,19%碳水化合物组的葡萄糖酶(GK)活性最高。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直接影响到翘嘴红鲌的生长效率和机体功能,饲料中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应结合饲料加工和翘嘴红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进行综合考虑,建议翘嘴红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不高于25%(刘波等,2008;王广宇,2011;俞菊华等,2007)。

4、翘嘴红鲌对饲料维生素和矿物盐的需求

翘嘴红鲌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存环境、生长阶段和养殖模式等,当维生素缺乏时,鱼体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反映,从而影响鱼体的正常生长。陈建明等(2007)研究表明,饲料中不添加Vc的翘嘴红鲌幼鱼存活率显然低于添加Vc的饲料组,Vc的适宜添加量为53-97mg/kg。刘波等(2008)建议在翘嘴红鲌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在1%左右。

矿物盐是鱼体内很多生理化学反映的直接参与者,包括参与体内渗透压的调节、是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以及是电子传递等,在体内伴演很重要的生理功能。陈建明等(2007)以磷酸二氢钠为磷源,制成不同磷水平的饲料饲养翘嘴红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磷含量不足时,翘嘴红鲌的生长明显减缓。

三、翘嘴红鲌的养殖特点

人工养殖条件下,翘嘴红鲌通过8-10个月的养殖,7cm的鱼苗可以生长至0.5kg以上,此时即可上市交易,而市场上流通的适宜规格为0.7kg以上,此时翘嘴红鲌的市场价格较高,可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养殖利润,此时需要养殖2年左右的时间,对养殖户的经济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目前翘嘴红鲌的养殖具有轮换养殖的特点。对于翘嘴红鲌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塘养殖

这是当前翘嘴红鲌的主要养殖模式。养殖池塘面积以3亩以上为宜,水深1.1-2.5m,池底平坦,底泥不厚。进排水方便。水质要求溶氧在4mg/L以上,透明度在40cm左右,pH 7.2-8.5。在苗种放养前15d左右 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他敌害生物,2d后排干池水待用。放养的翘嘴红鲌鱼种以规格10-15cm鱼种为好,亩放养量在1500尾以上,同时可混养少量鲢、鳙、鲫鱼等鱼种,放养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2、网箱养殖

这种养殖模式适合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水域,周边无化工污水排放,水体透明度在0.5m以上,溶解氧大于5mg/LpH7.2-8.5,网箱一般采用浮动式,网目大小以放养的翘嘴红鲌鱼种不能逃逸为标准,网箱规格在6m×6m×3m以上,翘嘴红鲌鱼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放养10-15cm规格的鱼种60-100尾,经一年养殖,每平方平的产量在50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