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南美白对虾发病的征兆解析

虾病一直是对虾养殖的一道沟壑,而且说来就来,很难控制,人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虾病来的时候可能都来不及救治就已经大面积出现伤亡, 即使是治好了 对于对虾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体质,活力,吃料情况都会大打折扣,影响一年的收益。那么,我们作为对虾养殖的从业人员,常年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员、养殖户就要懂得如何来判断对虾前期发病的征兆,怎么样来预防和调节养虾的每个环节,然后才是去治疗,下面我们从水质、底质、体质三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水质

 

水质决定虾的生长环境。一塘水的好坏最常规的判断是用肉眼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肥、活、嫩、爽”,这是直观分析。接下来会检测各种化学指标,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解氧,有的专业一点会检测一下水体总硬度。但更需要深度的分析水质变化的根源,需要我们技术人员观其“形”、闻其“味”,就像人医一样”望、闻、问、切”。首先是水体颜色:发黑、发红、过浓、过清、浑浊、白浊等。水体颜色虽然不能直接判断对虾发病,但长时间保持这样会引起池塘理化指标的改变,间接造成对虾发病。其次是水的味道:很多时候下塘口会闻到空气中飘来很大的气味,腥臭刺鼻,那么我们闻味而上就会找到气味的源头。然后会产生各种解决方案,选择最恰当的一种方法来处理。养殖户也为这样的水头疼,寻求最快速的办法,殊不知处理后改变的越快整塘虾越容易出现问题,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类事件往好的方向发展呢?笔者认为:池塘水体无论变的多坏我们要遵从一个原则,慢调微调。对虾在一个生长环境适应后快速的去调节会造成对虾出现严重应激,而且水体指标也会随之改变,对虾会出现相应亚健康状态,也容易发病。

二、底质

 

底质决定虾的生存环境。池底是对虾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对虾的生活习性是长期趴伏池底,只有在吃料或者出现问题时才会活动,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 ,对虾规格的不断增大,投喂量相应的增加,整个池塘底部就是一个垃圾处理厂,处理和转化的越快对于指标的变化越容易控制,越慢说明池塘中的某一个环节已经出现问题了。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残饵、粪便、药物残渣、池塘中残存的有机物、泥土中的有机物等沉积在池底,相当于对池底盖上了一层厚厚 的棉被,长时间的沉积会使底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发热,在溶氧缺乏下,由于物质的转化不完全会使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迅速产生,水体指标也会增高,从而引起对虾慢性或者急性中毒。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反应出对虾的摄食和活动情况上,吃料量下降,有的池塘甚至不吃,虾活动力下降明显,游泳缓慢。几天过后,毒性在对虾体内贮存,肝胰脏运转速度加快,造成肝坏死、萎缩、糜烂、白肝、花肝,随后出现死亡。我们如果想控制这种情况,首先是根据自己塘口来判断什么时间改底,多长时间改底一次,用多大的计量,用哪一类的底改产品效果更好等,才能更优质的控制池塘底部的状况。不能无的放矢,比葫芦画瓢,真正做到对自己塘口的了解。其次,一定要保证池塘中溶氧的充足,特别是底层溶氧,所有的耗氧物质全在底部,溶氧不足直接会引起一连串的负面效应,比如虾光吃不长,蜕壳不遂或者蜕壳后硬壳时间长等。所以底质的好坏严重影响的对虾的生存环境,为确保不因为底质恶化造成对虾发病,请广大养殖户要时刻了解和监测池塘底质情况,做到万无一失。

三、体质

 

体质决定虾的生命环境。体质方面还是以疾病方面为主,对虾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在养殖过程中,能让对虾减产的还是疾病,前几年的红体和白斑都是对虾大规模减产的罪魁祸首,而现在的弧菌病可以说比红体和白斑这些病毒性的疾病还要厉害,弧菌疾病虽然没有病毒疾病那样能够迅速造成大规模的死亡,但是它比病毒强的是它的适应性会更强一些,定值能力更强,适应性强,毒性强,粘附性强,环境限制因素小,这也是弧菌疾病开始大规模爆发的根本问题所在。南美白对虾早起患病,症状不明显,人们在表象上很难看的出来。等到症状表现出来时,很多疾病都很难治疗了。从理论上讲我们要了解对虾发病的症状表现,以便我们更好的判断和治疗。

(一)对虾发病时机体活动情况:

摄食减少或变慢;

游动异常(大量顺水流游动。游动速度比水流快很多、大量缓慢游水、离群独游等);

人靠近或蹬脚不见对虾跳开;

池边挖坑静伏其中;

软弱无力,容易抓捕;

白天大量惊跳。

(二)养殖环境变化情况:

水色、水化、水味(含气味)、土色等的变化。

(三)最根本的就是对虾体表症状

1)触须

黑须(触须变黑,是中毒症状);

红须(整根触须发红,是应激、中毒或细菌症状);

断须(触须短过体长,是缺乏营养或慢性肠炎症状);

花白须(触须色斑杂乱不一,是应激、中毒或细菌症状);

断须(触须断裂或断掉,是缺钙,细菌、纤毛虫或中毒症状);

长须(触须超过体长的1.5倍,是中毒、IHHNV病、等慢大症状)。

2)头壳

斑块(是IHHNV病毒症状);

白斑(是白斑病毒或细菌感染症状);

虾枪弯曲或粗短(中毒、慢性病毒病或蜕壳障碍症状);

水肿(头壳两翼肿起水泡,是缺钙、中毒或蜕壳障碍症状)。

3)鳃部

绿鳃(藻类附着症状);

蓝鳃(蓝藻附着症状);

烂鳃(细菌或中毒症状);

红鳃(重金属或中毒症状);

黄鳃(细菌、藻类、真菌、纤毛虫症状);

黑鳃(藻类、细菌、纤毛虫、真菌或中毒症状)。

4)肝脏

黄肝(是病变早期预兆);

白肝(肝脏完全坏死的初期症状);

黑肝(是肝脏细胞开始坏死的症状);

肿肝(肝脏肿大,是病变早期预兆);

缩肝(肝脏萎缩,是病变后期症状);

红肝(急性应激、中毒或长期消化不良症状);

空肝(又叫玻璃肝,肝脏变透明,是肝脏完全坏死症状)。

5)步足游泳足

红腿(细菌症状);

黑脚(严重中毒症状);

红脚(应激、细菌中后期或中毒初期症状);

黄脚(步足游泳足前端发黄,应激或细菌初期症状);

黄腿(步足游泳足后段发黄,细菌或纤毛虫初期症状)。

6)肠胃

红肠(急性肠炎症状);

白肠(慢性肠炎症状);

断肠(消化不良症状);

空肠(中肠后盲囊中空,严重病害症状);

空胃(贲门胃中空,长时间不进食症状)。

7)腹节

分节(慢性病害早期症状);

弯弓(即抽筋,营养不良或严重应激症状);

软壳(甲壳偏软,桃拉病毒或轻度缺钙症状);

硬壳(即厚壳,甲壳偏硬偏厚,长时间脱壳障碍症状);

毛壳(甲壳附着大量纤毛虫,严重缺钙或纤毛虫寄生症状);

烂壳(即褐斑,严重缺钙与细菌症状);

红体(桃拉病毒或细菌症状);

白浊(寄生虫、应激或营养不良症状);

肌肉坏死(病毒或中毒症状)。

8)尾扇

红尾(桃拉病毒或细菌症状);

毛尾(纤毛虫附着症状);

烂尾(桃拉病毒或中毒症状);

断尾(严重中毒或细菌症状)。

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肉眼初步判断得出的结果,也是表象上的东西,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水环境、外部环境等,然后根据虾体的特征,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判断和诊疗。

综上所述:对虾发病无非就是三方面的原因,水环境、底环境、体环境。只要我们实时监测,对池塘的了解多一分相应的风险就会降低一分,养虾养的是效益,收获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作者:南京仕必得生物技术部 王爱成)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南美白对虾,发病征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