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深扒&撕开水产饲料行业的那层遮羞布

越来越多的饲料界老一辈人士都在重复一个不争的事实,饲料是越来越难做的,创业不要选这条死胡同,都是一片好意地劝导着我。而在这个信息化不断侵入农村的时代,我倒觉得水产饲料另一个机会来了。

饲料领域的组成主要分成这五大版块:原料配比、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品质监控以及市场销售。而现有的格局,都是一个企业或叫一个公司全权包办,用物理的专业术语来表述,熵值不断增大,已经在一个管道里越走越窄,必须寻求另一条生存通道,才能满足这个领域不断增长规模化高端客户的需求。

一、原料配比

无论是前端的添加剂,还是产品本身的配方,传统的观念认为很神秘,科技水平很高,在这里不排除前端添加剂在研发方面还存在那么一点所谓的技术壁垒之外,其他已经不存在遮遮掩掩的空间,就应该让我们的用户明明白白知道饲料产品的内容是什么。

作为饲料制造商,其实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根据用户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环境以及不同需求等,量身打造产品,规划上市时间,有效调节成品鱼市场的供求。

二、原料采购

一直以来,传统大企业都是以原料采购的优势以此为傲,有资本,采购的原料便宜,这一点不否认。可是对于当下原料供应商来说,他们已经在一盘棋的死局里急需逃脱,被大厂家占用资金的时间不断拉长,反而需要代工的新型联盟体,提前预付原料款,共同采购更优质的原料。

甚至可以让更多有资本的原料供应商与饲料生产商形成自组织的联盟,一起做出更优质的饲料产品。从另一层面来说,这样可以加强采购人的责任心,恒温运输与储存保管,保持原料的新鲜度等,这样才有可能根本性地从源头降低张老师所说的“食源性中毒”。

三、生产制造

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想要在养殖基地就近找到可以满足需求的生产设备,早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这样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保持饲料的新鲜度。

而谈到生产制造,由不得谈一谈现在标准厂的成本结构。目前建一个标准厂的最低投资一般都是在8000万~1个亿以上,而一般一个标准厂10年要回收这个成本,这样按目前普遍的标准厂的水产饲料销量来估算,每吨最低的机器折旧费至少需要150350元/吨,再加上传统标准厂的五费一般至少需要150元/吨以上,销量少的企业甚至超400元/吨以上。而这些成本都必须强加到饲料成本中去,也就是意味着,作为养殖户,我们购买饲料至少花费300750元/吨的额外成本,试想我们用户的养殖成本如何能彻底降低。

当下不能再为了上市或者规模大,而一味的新建产能,反而是该去在空产能中精细化改造,去优化产能,顺便淘汰掉无用的落后产能。

另外,一个配方的饲料在一个环境的批量生产,已经完全满足不了,不同区域,不同放养密度的日益增长的高端养殖户的需求。

四、品质监控

传统的品控,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自我抽检,自我分析数据,自我监控。而品控的联盟,应该是必然的趋势,当然这里的品控不只是限制在饲料的原料、成品等,完全可以延伸到苗种、水产品的成品等。

让品质监控从企业内部的剥离,自然也会为第三方机构的诞生与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环境。(这样有利于水产大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五、市场销售

在销售的路上折腾了十多年,如今回头突然发现,原来饲料销售一直都是为了卖而卖,根本没有站在用户和养殖的鱼的角度上,去思考该需要什么样的饲料产品,让鱼健康生长,也能让用户收获最佳的养殖效益。什么销售多少吨饲料送车、送数码、送调水等,都是扯淡,未来饲料销售真的不需要专门的销售人员去磨嘴皮,而是需要根据客户提供的需求,就近定制化生产饲料产品,满足不同用户不同需求。

原本市场营销的成本,是该放到饲料产品内容上,才能让市场饲料品质越来越高,越来越良性循环。

以往,这五个环节都是一个企业里的不同部门,而现在我们需要打破这个壳,让每个环节成为既是独立的自组织,又是饲料产品的联盟体,每个环节都能形成正确的反馈机制,这样才有利于饲料行业不断有着好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涌现。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水产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