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南美白对虾池塘生物生态综合防控高产技术

作者:张洁1 郑凤红2 袁东芹2

1河北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技术推广站;2、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饲料兽药办

本技术模式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用于生物防治对虾疾病,同时使用益生素、沸石粉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调控水质,通过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出了高度集约化的对虾养殖高产模式,解决了对虾养殖空间日益萎缩的难题,为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一、技术路线

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敌害和病原携带者→微生态制剂“养水”、培养基础饵料→放养高健康苗种→生态防控和生物防控→日常管理(投喂无病原饵料、增氧、日常检测)→收获

二、技术要点

1、池塘准备。高产试验区设在唐海县十一农场,试验面积50 亩,每个池塘10 亩。水深达到2.5m,配备增氧设备,达到精养条件。3 月中旬,利用吸浆泵或人力把池底淤积层清出池外,厚度小于20cm,不可将其推至池塘护坡上,以免随水流回灌池。清淤曝晒后进水2030cm,每亩按照水体使用23ppm 浓度的二氧化氯或者溴氯海因充分浸泡池塘,持续48 小时后,将池水排净。

2、微生态“养水”。4 月下旬开始进水,进水6080cm。根据池塘的自身营养情况,在放苗前57 天,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营养素和芽孢杆菌菌剂,培育良好藻相和菌相,营造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水环境。之后相隔57 天再反复施用23 次,补充水体营养,使浮游微藻持续繁殖,保持稳定的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池水水色呈淡绿色和浅茶褐色。具体实施养水措施时,还要特别注意与天气的配合,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进行效果才明显,切忌在阴雨天盲目过量施用。

3、生物防控。放养白鲳鱼进行生物防控。白鲳鱼放养时间有两种方法,一是前期放养,时间在4 月下旬至5 月,与南美白对虾苗放苗时间大致相同。一般放养规格100200g 的白鲳鱼种400500 /亩;二是对虾发病初期及时放养,放养密度为规格500g 的白鲳鱼400500 /亩。

4、虾苗放养。高健康对虾苗来自省级苗种生产场会达苗种场,体长1cm 以上。盐度淡化至2‰~5‰。放养时间为5 月初至6 月上旬,放苗密度为8 万尾/亩。

5、科学投喂。

1)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先喂白鲳鱼,当白鲳鱼抢食完毕,再喂对虾。白鲳鱼种入池第二天即开始投饵驯化,开始时全池投喂,以后每天逐渐缩小投饵范围,至7 天左右将鱼群引到一处,此处作为投饵场。淡水白鲳为不断觅食的鱼类,需多次投喂。投喂次数为每天4 次,上、下午各2 次,上午投饲量占40%,下午占60%。在适温范围内,日投饲率为5%9%,水温低时可适当减少。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摄食量也不同,体重在10g 以前投饵率占虾体总重的8%12%,体重1015g 投饵率占虾体总重的4%8%,体重16g 以上投饵率占虾体总重的3%4%。一般每1520 天测定池鱼生长情况,正确估算池鱼重量,以便调整日投饵量。日投饵次数35 次,放苗早期每日投喂2 次,中期投喂34 次,后期投喂45 次。养殖初期宜全池均匀投喂,然后逐渐回到池塘四周清洁区处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日间逐渐向深水清洁区投喂,夜间在浅水清洁区投喂,投喂应力求均匀。

2)饵料台观察。在确定了某一阶段的投饵量后,必须经过饵料台观察,判断投饵量是否适量,并加以调整。方法是:在虾池四周设23 个饵料台,投喂后1.5 小时进行观察,若饵料台无剩余饵料且80%左右虾胃饱满,说明投饵量合适。若饵料台有剩料,说明投饵量偏大,应适当减少。若胃饱满的虾不足80%,说明投饵量偏小,应适当增加。

3)益生菌改善对虾体质。对虾养成期间,定期在对虾饵料中添加EM 菌等益生菌混合投喂,增强对虾体质,提高对虾免疫力。

6、生态防控。

1)微生物调控。利用有益菌和微藻营养素改良水质,防止残饵与代谢废物过度积累,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相的稳定,通过菌—藻协同的生态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定期施用益生素等芽孢杆菌降解转化代谢产物。养殖过程每天都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需要培养有益菌进行降解转化,芽孢杆菌在养殖水体中68 天达到高峰,以后数量慢慢减少,要保持芽孢杆菌的数量优势,需要每隔10 天左右定期追施。首次施用益生素数量为1kg/亩,以后每10 0.3kg/亩。

2)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可使池塘水体中的污染物结合有益菌和浮游微藻的生态转化作用,重新进入池塘营养的循环利用途经,从而改善水环境。定期使用沸石粉,养殖的前、中、后期均可使用,1520 天使用一次。养殖前期每次施用25kg/亩,中、后期每次施用710kg/亩。

3)使用增氧机。增氧可促使池水形成水平流动及上下对流,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改善对虾栖息生态条件,促进对虾生长。一般3 亩左右的虾池需设置1 台功率为0.75kW 左右的水车式增氧机。高温闷热天气、暴雨等情况以及下半夜多开;为避免影响对虾摄食,投喂饲料时一般停止开动增氧机。还可采用底部增氧和水车式增氧相结合的立体增氧方式。

7、日常管理。

1)每天早晚测定气温、水温、盐度、pH、水色、透明度等,每周测定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观察水质状况,是否需要换水,调节进排水。

2)定期取样检测浮游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相,防止有害浮游生物的生长。

3)掌握对虾摄食情况,在每次投喂饲料12 小时后观察对虾的肠胃饱满及摄食饲料情况,控制饲料投喂量。

8、出池收获。

把握达到上市规格白鲳鱼的出池时机,使用大眼拉网将白鲳鱼捕获上市。对虾规格达到4060 /kg 即达到出池规格。可先使用密眼拉网拉23 遍,将大部分对虾捕获,再排净池水人工捕捉剩余对虾。

三、结论

1、本例成功地采用了生物和生态综合防控技术开展对虾淡水池塘高产养殖试验。经过养成期管理,对虾亩产530kg,白鲳鱼亩产280kg。亩纯利润达到了5000 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虾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纵向传播途径与横向传播途径。纵向传播途径因使用高健康苗种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横向传播途径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试验过程中,我们总结出生物、生态防控的方法来控制虾病的横向传播。对虾池中的白鲳鱼只吃病虾和体质较弱的虾,而正常虾的生长活动不会受到影响。利用这一特性,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防止和延缓了病害横向传播,从而有效地控制虾病,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水体,提高对虾品质,实现虾鱼双赢。另外,我们通过有效地使用有益菌、浮游藻类营养素生态调控水质,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预防了虾病的发生,保障了对虾的健康生长。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南美白对虾,生态防控,高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