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河蟹“颤抖病”防控浅谈

河蟹“颤抖病”也叫“抖抖病”、“抓脚病”、“环脚病”或“蜷脚病”,其病原为螺原体,属螺原体科、螺原体属的一种细菌。该病发病频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蟹病之一。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及利洋公司研究所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把该病的症状、流行及防控建议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甚至停食,蜕壳困难,活动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步足爪尖变枯黄,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有时撑开爪尖着地,连续颤抖、抽搐和痉挛,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发病后期解剖蟹体,肝胰脏呈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肝脏糜烂、坏死,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溃疡缺损,有的鳃丝发黑或灰色,三角膜肿胀,胃肠无食。

 

“撑脚”症状

 

蜷脚症状

二、流行特点

病蟹一般在6月初地笼中开始有发现,是“颤抖病”的始发期,但近几年发病有提前的趋势,部分池塘5月下旬就开始发现病蟹。7月份,颤抖病发病数量明显增多,死亡较少,但开始有增多趋势。8月份病蟹死亡量开始增加,死亡数量从每天1/亩,增至每天10-100/亩。“颤抖病”主要发生于淤泥多的池塘,尤其靠近湖边淤泥多的老塘发病概率高、死亡量大。发生过“颤抖病”的池塘,次年发病率仍然较高。“颤抖病”主要危害体重50克以上的二龄蟹,温度在28-36℃发病严重,10月后水温降到20℃以下时,该病渐为少见。

三、河蟹颤抖病综合防控建议

河蟹颤抖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应注重综合防控,一方面注重疾病本身的防治,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环境的管理。河蟹“颤抖病”综合防治方案如下:

1、生石灰彻底清塘,尤其是发生过“颤抖病”的池塘,提高石灰使用量(300-400/亩),干撒或浅水使用。

2、注重水质调节,保持良好水质,加强改底,保持底部清爽。良好的环境不利于病原传播,发病概率大大降低,尤其8月份更为明显,如果8月份池塘有良好的水质,即使河蟹患病,死亡量也相对较小。

3、加强营养保健。内服保健套餐“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力,67月份的保健内服尤为重要。

4、多增氧。78月增氧机多开,溶氧低会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河蟹长期处于溶氧低于5mg/L的水体中,吃料差、体质差,感染几率和死亡量大大增加。

5、水草种植建议以伊乐藻为主,适当搭配节节草、面条草、黄丝草等河蟹喜摄食的水草,同时注意保持水草的活力。

6、适当减小放养密度,既可以降低养殖环境的压力,又可以减小疾病传播的几率。

7、重视67月份的“消毒”防病工作。67月份是河蟹“颤抖病”的初发期,防感染和传染效果最佳,可以使用优质碘“永乐碘”或生态“消毒剂”“优肽”消毒防病,发病池塘注意增加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河蟹,颤抖病,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