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小瓜虫来袭 福建大黄鱼损失殆尽

福鼎海洋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白点病的发生期也与往年不同,以往从6月份开始发病较多,而今年却是在8月开始严重爆发。往年这个时候常有台风经过,通过台风的‘换水’作用,可使‘白点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至今无台风,再加上当地水质较差,而养殖密度又大,无法流通的海水特别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这也是今年白点病特别严重的原因之一。”

笔者还了解到,依据多年防抗白点病的经验,可通过将渔排拖离疫区,将渔排安置于水流相对舒畅的靠外部海域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由于将渔排拖离的方法成本较高,同时,在拖离过程中,网箱内的鱼也会遭到一定损失,而安置于外海的渔排也不利于防风防浪,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大部分渔民都不愿意将渔排移到外海,而等到疫情爆发之后,再行拖离,就已经无法控制病情蔓延了。另外,也有渔民认为,今年的疫区范围大,往常常用的安置点都在疫区内,向外海拖调的方法作用也不大。

主因是养殖密度过大

在流江村渔排上,多数养殖户认为养殖密度太大是这次病害暴发的主要诱因。宁德市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沙埕海区原规划可容纳3万多口渔排的海域现已挤近近8万口渔排。

笔者在流江村海域看到,原应该相隔8~15米的渔排之间,现在仅相隔3米左右。据了解,渔排中鱼群密度过高的现象在沙埕海区渔排中普遍存在。

养殖密度过大使得海水交换不足,细菌滋生,病虫将会交叉感染,导致白点病爆发,这是每个养殖户都知道的,但利润的诱惑让大黄鱼数量只多不少。

据了解,今年夏天,福鼎市海洋渔业局等相关部门也曾多次深入渔户家中开展白点病预防宣传和防控工作,指导养殖户采取必要措施,加大养殖区水体交换,宣传科学规范用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据了解,近几年,福鼎市海洋渔业局一直在进行海上养殖秩序整治,但执法阻力太大。“任谁都不愿意拆除自家的网箱。”该局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处理死鱼成棘手问题

“将死鱼倒入海里,不仅会污染海水,造成二次污染,为下次鱼病的暴发埋下了可怕的伏笔。”多数养殖户表示了担忧。随着白点病疫情的逐渐扩大,如何处理由此造成的大量死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现在的这些死鱼主要有三种去向。”流江村村民老王这样向记者介绍。“由于鱼死后会迅速变质,变质后的鱼臭味不论怎么加工都无法祛除,所以,鱼一旦变质就无法销售了。但是,由于病鱼并没有受到污染,是缺氧死的,因此在鱼还没死前迅速冰冻,还是可以食用的,对人体并没有害处。较大的濒死鱼,还是能够到市场上销售的,但是由于这些鱼的品相不好,卖不出高价,渔户也就只能低价出售了。较小的鱼就只能用来作为酿制虾油的原料了。但目前,最多的死鱼还是被直接弃进海中,入土填埋的并不多。”

据福鼎市海洋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8摄氏度以上,“白点病”鱼身上的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所以只要将这些病死的鱼煮熟,食用后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这些虫子并不会散发出什么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且它们只能寄生在鱼的表体,不能寄生在人体上。但是,病死的鱼变质很快,如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很可能产生霉菌等其它物质,影响人体健康。在市场上买大黄鱼时,先把鱼放到水中看鱼的表体上是否有白点,捞起来再看有没有红色的斑点。如有,这鱼就很可能是因“白点病”而死的。

对于此次危机,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农历大潮的来临,海水流动畅通,加上养殖户及时卖掉大鱼和打捞病鱼、死鱼,养殖密度变小,往后整体情况将会有所改善。白点病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养殖户应保持水流畅通,降低养殖密度,还可以吊挂兰片和白片,以杀灭体表病原菌和降低水体中细菌的数量;还应停止投喂鲜杂鱼饵料,改投优质配合饲料。

此外笔者从当地卫生、工商等部门了解到,目前没有发现患病大黄鱼影响人群食用健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