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台湾循环水养殖的推广成果

前言

  台湾在水土资源有限下,以及养殖渔业技术的发达,形成水产养殖以集约高密度养殖方式发展。然而此种高密度养殖方式,多以不断的换水方式来改善养殖池水质,也造成养殖业者抽取地下水作为换水的水源。监于抽用地下水,容易造成地层下陷等问题,渔政机关早在70年代采取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及节水措施,估计自1991年至2002年期间养殖用水已由24亿立方公尺下降至10亿立方公尺的节水绩效,这些产业辅导工作,又以推动循环水的养殖为努力的重点。

  自1984年透过前台湾省渔业局补助养殖业者设置循环水设施。1993年“农业委员会”水产试验所引进丹麦的循环水养鳗系统,循环水养殖的理论基础才受到重视,期间除针对引进丹麦的循环水养鳗系统研究外,亦另邀集国内养殖、水质、工程等相关学者专家,以团队方式研发测试各型循环水设备与养殖模式,以推广循环水设施的普及性,同时建立相关研究资料,俾强化循环水设施功能与有效节约用水目标。建立多种设施利用型循环水养殖模式乃至室内自动化超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逐一建立,并同时在各重要养殖地区扩大推广工作。

循环水养殖介绍

一、淡水鱼塭:

  台湾地区较常使用的淡水循环水养殖模式可大致上区分成三大类型:1. 简易式循环水模式2. 微生物处理模式3.机械(物理)过滤模式。

  简易式循环水模式亦称为本土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本模式是为顺应较大面积养殖池使用所设计的,通常将1-2吨圆形FRP桶内置滤材,配合抽水机将养殖废水抽至该桶内,经由滤材吸附有害物质后再行排入养殖池内。多年来渔政单位所执行的循环水养殖示范户补助计划中,本模式是最广泛被示范户所采用者。

  微生物过滤法,常见有毛刷过滤及生物旋转盘过滤两种方式,不但效果被肯定且制造技术不成问题,加上造价不贵而且操作简单,维护也不困难。

  机械过滤也是常见循环水处理模式,此模式具有占地小、操作简单且较不受天候影响的特性。常见有网袋式过滤筒及轮式过滤机。

二、咸水鱼塭:

  咸水鱼塭循环水养殖,目前国内常使用的计有模式为:1. 草虾池与文蛤池用水循环、2. 草虾池与西刀舌池用水循环、3. 草虾池与龙须菜池用水循环、4. 草虾池与虱目鱼池用水循环、5. 草虾池与其它鱼类池用水循环等。其利用原理为养殖生物代谢所排泄出来的物质、残饵、有机物质等,这些物质经过细菌分解成氮化物及磷酸盐、硫酸盐类等,这些营养盐被植物性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吸收,养殖生物再将植物性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做为饵料生物来源,而达到自然平衡状态,使水域达到净化作用。

三、超集约循环水养殖系统

  超集约养殖可大幅缩小温室厂房面积,进而大幅节省温室建筑、自动化投饵及收获设备所需的投资。再加上大幅减少用水,故温度调节所需能源大幅减少,同时有利于进行最关键的水质及系统自动化监控,减除人为及设备的误失。以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产试验所自丹麦引进室内自动化超集约循环水养鳗系统为例,该系统为技术密集及资本密集的设备,养鳗系统包括养鳗槽、刷网机、自动投饵机、溶氧传感器、筛网过滤机、曝气中和槽、生物滤床、滴滤塔、紫外线杀菌箱、氧气锥及回流抽水机等。经试养测试分析后,认为养殖欧洲鳗效果显著,极具产业竞争力。其活存率、成长率均佳,达到稳定、省力的生产目标,养殖密度每吨水可达80公斤以上,较之台湾传统式室外养鳗池的养殖密度2~3公斤约提升为30~40倍,而单位产出用水量仅为传统方法的1/30左右。丹麦发展的超高密度欧洲鳗循环水养殖系统,操作使用多年来,对岛内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提升贡献很大,参于的业者在初期亦有利润,但后期因鳗鱼世界性价格下降,使高成本的系统养殖业者无法生存。该系统设备费高,且台湾系属亚热带气候与欧洲有所差异,因而有部分问题待改善,“农委会”亦投入经费补助研究改善。由于鳗鱼养殖获利较高,亦驱使大陆积极发展,并于日本技术协助及较低人力及水资源成本养殖条件下,于9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岛内输日鳗鱼市场(包括活鳗及加工鳗制品)的主要竞争对手。2000年间岛内鳗鱼产业更因国际价格竞争无法顺利外销,造成产销失衡情形,致鳗鱼上、中、下游间产业价值链整体获利下降甚多。由极盛期时投入该系统养殖鳗鱼的十余家,目前仅剩瑞丰塭、金车生物科技、山中传奇及拓鱼实业大仑养殖场等4家持续经营。除瑞丰塭尚发展鳗鱼养殖外,金车生物科技已转型发展白虾、山中传奇发展鲟鱼、拓鱼实业发展罗非鱼。

循环水养殖的执行与推动成果

  1991年“农业委员会水产试验所”自丹麦引进室内自动化超集约循环水养鳗系统,对于当时水产养殖的用水问题提供极佳的解决对策。此养鳗系统更可提高养殖用水效率达90%。

 1996年“农业委员会水产试验所竹北分所”于传统室外养殖池欧洲鳗循环水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增加循环水设施确实有提高鳗鱼生产量的效果,生产一公斤鳗鱼的淡水用水量为3.6~4.4吨,比没有使用循环水的用水量15.0/公斤,更可节省70%以上的用水量。

  19902006年间由“渔业局/ 渔业署”成立循环水养殖技术辅导小组,协助各地县市政府及养殖渔民办理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辅导与推广工作,并汇编相关资料,迄今推广设置循环水设施的养殖户已逾千户。期间透过“循环水养殖技术训练与推广”计画,于台南县乌山头水库的淡水循环水养殖示范推广中心,每年定期邀请长年研究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学者、专家,办理为期4天的“循环水养殖技术训练与推广”讲习,已有27梯次541位受训人次。课程内容包括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介绍、淡水鱼塭循环水养殖、海水鱼塭循环水养殖、室内养虾基础研究、循环水的水质管理与虾类养殖、机械过滤的微粒过滤机的操作与使用、硝化生物滤床原理、超集约自动化循环水养鳗系统的介绍、超集约自动化循环水养虾系统的介绍、地层下陷防治与养殖产业发展新契机、鱼病诊断与防治等课程,另汇编多篇讲习教材。藉由办理讲习训练使养殖渔民了解熟悉设施的特性与效能,助于推广工作的推动与成效的扩大。      

  另针对历年来接受渔政单位补助的循环水养殖推广户与一般非循环水用水户进行用水调查,结果发现循环用水的地下用水节水效率一般在28.8~83.8%之间,平均49.1%。

  若以鱼种平均地下用水量而言,循环水用水量18,720m3 / ha / 年远低于非循环水用水量45,060m3/ha/年,平均鱼种循环水地下水用水量为非循环水用水量的41.5%。平均鱼种可节省26,340m3 / ha / 年的单位地下水用水量。另外已完成循环水养蚬模式的建立,相关试验针对大城乡有一合法养殖登记证的养蚬户(养殖面积0.88公顷),建立蚬循环水养殖模式,除了增加简易循环水设施外,也针对养蚬池鱼塭结构与生产体系做必要的调整,将其养殖放流水回收处理后再循环利用,节省64%的地下水使用量,单位面积产量则增加35%

结语

  水源为养殖渔业发展所系,台湾淡水资源缺乏,欲求养殖渔业与环境生态和谐永续发展,首在节省淡水资源使用,除推广纯海水养殖外,另一重点即发展循环水养殖,以节省淡水资源。依据“农业工程研究中心”长期观测及研究,初步推估一般鱼塭使用循环水设施可提高鱼塭养殖用水效率达40%以上,而超高密度自动化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若以室内养鳗系统为例,此循环过滤系统更可提高养殖用水效率达90%。政府多年来致力于循环水养殖的推广不遗余力就节水层面而言,可说获致相当成效。

然而,循环水养殖除了技术层面的发展外,尚需考量经济面的配合才能提高整体竞争力。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营往往面临生产成本高于传统鱼塭养殖系统,以及总生产量不够大到具市场规模。若为了增加总产量而单纯地扩大生产规模,并未提升生产力及降低成本,则当传统式养殖鱼、虾、贝类兴盛而销售价格低落时,容易造成亏损,因此仍需持续研发各鱼种经济有效的循环水养殖模式,致力提升生产力及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维持循环水养殖的永续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