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鳖的病虫防治技术

一、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当鳖体受到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引起新陈代谢失控,从而扰乱了鳖的正常生命活动时,就会引起鳖病的发生。

1、水体理化因素

⑴水温

鳖是变温动物,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摄食生长水温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27℃—30℃。水温的变化除直接影响鳖的生长外,还会引起其他因素相应变化。如水温的升高会引起溶氧降低,还会引起一些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如产气单胞杆菌的繁殖加快,毒力增强,造成鳖病发生的几率增加。当鳖转移水体时,两者之间水温相差不应超过5℃,否则鳖难以调节体温,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出现死亡。

⑵溶氧

鳖虽然是可用肺呼吸空气的水生动物,但在水中生活时间比较长,低温时,鳖完全不用肺呼吸,而用鳃状组织呼吸水中的氧。所以水中的深氧高低对鳖的生活仍有影响。同时,较低的深氧会造成水体的恶化,增加了水中有毒物质和病菌的含量。

⑶酸碱度

鳖对水的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但在酸性水中,鳖的摄食强度减弱,消化力下降,生长受到抑制。同时,酸性水使藻类的生长、殖殖也受到抑制。因此,养鳖水体以微碱性为好。

⑷有毒物质

水体中有毒物质主要是氨氮、硫化氢等,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残饵及其尸体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溶氧,同时放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硫化氢能造成鳖的组织缺氧而麻痹窒息死亡。水体中的氨氮在碱性环境和低溶氧条件下,其毒性特别强。鳖对氨氮的忍耐能力较低,被氨氮污染的鳖池池水大多老化,鳖容易发生腐皮病、疖疮病、红底板病等。

2、生物因素

⑴病原生物

有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和寄生虫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病原生物。

⑵敌害生物

有鼠、黄鼠狼、獭、鹰、鹭等多种敌害生物。

3、人为因素

⑴机械损伤

在鳖的捕捞、运输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池底、池壁粗糙,易造成鳖体表皮受伤,引起细菌性病原的感染。

⑵互相撕咬受伤

鳖生性好斗,由于放养密度大,饵料不足,大小不匀,雌雄比例失调等原因均会引起互相攻击,撕咬受伤。

⑶饵料变质或营养不全

如脂肪代谢不良、缺乏维生素、营养失调、饵料变质等均可成为发病因素。

4、自身因素

引起鳖病的自身因素主要是抗病力下降。鳖的抗病力除与年龄、内分泌等有关外,种退化及个体质量的低下也是重要因素。

二、鳖病的防治措施

1、环境

鳖生性胆小、喜静怕惊,养鳖地点应远离公路、噪音大的工厂及喧闹场所,建在向阳避风,水源水量稳定、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在7.07.5范围的地方。要求池底底质粘土或粘壤土为好。

2、控制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

⑴水体及工具消毒

每亩水面每半月用生石灰2030千克全池泼洒1次,或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强氯精遍洒1次。小型工具用高锰酸钾定期消毒。 

⑵鳖体的消毒

从外地运进鳖时,一定要选择无伤、无病、体色正常、反应灵敏的。幼鳖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

3、加强管理

一是注意操作方法,防治鳖体受伤。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四下投饲标准,饲料要新鲜适口,不喂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

三是做好药物预防。

⑴土霉素药饵

每千克鳖体重每次用药0.20.5克,每隔10天喂一次。

⑵中草药药饵

以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草药为主,结合一些抗菌药物酿成合剂。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芩、黄柏、板兰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