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水产养殖示范户和普通养殖户常规鱼养殖效益分析

江苏泰州姜堰市沈高镇在今年渔业科技入户测产工作期间,从众多的水产养殖户中抽取3户进行养殖情况比较,结果发现,同样的养殖面积因养殖操作过程的差异,其养殖收益相差悬殊。

1、基本情况

1.1、抽样户基本情况

抽样调查的3户池塘养殖面积都是10亩。赵井圣为水产养殖示范户,今年52岁,文化程度高中,家住沈高镇双星村;刘甘宏为一般水产养殖户,今年53岁,文化程度初中,家住沈高镇沈高村;顾夕银为一般水产养殖户,今年61岁,文化程度小学,家住沈高镇单塘村。

1.2、放养收益情况[具体详见下表]

1.3、养殖操作过程情况

1.3.1、清塘消毒。赵井圣于201012月中旬放干池水,冻晒过冬。今年春节后用生石灰兑水遍洒一遍。刘甘宏池塘没有清塘消毒。顾夕银池塘没有冻晒过冬,今年春节过后,于227日放干池水后第三天用巴豆清塘一次,后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1.3.2、池塘养殖设施及机械配套情况[具体详见下表]

 

1.3.3、鱼种放养情况[具体详见下表]

 

1.3.4、饲料投喂情况[具体详见下表]

 

1.3.5、病害防治情况[具体详见下表]

 

2、分析总结

2.1、清塘消毒是实现节支降本、高产高效的前提

养殖池塘最好每年清塘消毒一次。从上述3户情况来看,清塘消毒执行得越彻底,病害发生率越小,防治病害用药成本投入就越少。近年来,我们在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的过程中,十分强调清塘消毒的作用,示范户做到了100%。可喜的是,这项关键操作在一般养殖户中执行的面积在逐年扩大。这一点仍然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中继续强调,必须养殖户高质量执行好。

2.2、优化放养结构是实现节支降本、高产高效的基础

以上3户的放养结构都不尽合理,与“80:20”结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过去的“一草带三鲢”和“80:20”结构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尽管鱼种放养时间紧,面广量大,以及在放养过程中受到鱼种供求、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制约,但是不能因此轻言放弃。一方面在放养前要督促广大养殖户做好充分的准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围绕结构要求事先预订好相应的种苗规格和数量;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规范放养,减少随意行为的发生,力求使实际放养结构更加接近于“80:20”结构要求。

2.3、调节水质增加水中溶解氧是实现节支降本、高产高效的关键

搞好水质调节和机械控制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必须配足配齐相关养殖机械。如增氧机、进排水泵。有条件的要建好独立的进排水系,保证养殖池塘用水随时“进得了、排得出、降得下、活水滚滚来”。一般高产池塘每5亩要配套安装13kw以上的增氧机。按照这个标准,上述3户中只有1户达到了这个标准。同时,配套安装了就要用好它。现在,一些养殖户总认为增氧机耗电量大,经常使用会增加养殖成本,因此把增氧机当作“救鱼机”,执行鱼不浮头不开机。实现高产高效,依靠进注水增氧比依靠增氧机增氧养殖成本肯定要高。但是不按照“三开、两不开、一延长”的方法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养殖成本是肯定降不下来的。及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充分维持水中充足的溶解氧,不仅能够增加鱼类食欲、促进快速生长、尽快增加产量,而且降低鱼类病害发生率,从整体上减少养殖成本投入、降低饵料系数。从上述3户水电费开支和饵料系数对比数就可看出。要知道,饲料投入与产出量的关系变化对养殖收益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4、充分满足青精饲料的供应投喂是实现节支降本、高产高效的保证

饲料是渔业养殖成本投入的大头,推行种草养鱼就是充分利用草鱼草食的生活习性,使颗粒饲料投入从整体上降下来,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广泛应用全价颗粒饲料,推行种草养鱼是我们几年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主推以草鱼为主的混养结构的重点。这样做是为了充分满足鱼类生长全面均衡营养的需求。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养殖户做到了。但是按照养鱼面积与种草面积3:1的标准,很大部分养殖户还做得不够。从上述3户种草面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其中1户饲草投喂完全利用周边瓜果、蔬菜地里藤叶,有1户是利用周边蟹池生长季节捞除的苦草来弥补饲草投喂的不足。我个人认为,完全依赖外界的青饲来源是不可靠的,一方面它不能充分满足草鱼生长期对饲草的需要,另一方面这样做容易造成青饲不适口、饲草供应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对鱼类病害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病害防治的成本。

3、几点建议

3.1、加强鱼种、饲料的全年统筹规划

鱼种、饲料是实现高效渔业的两项重点。近年来,随着高效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的深入推进,就宏观方面而言基层渔业生产产生了“两种倾向”:一是专业种苗养殖面积缩小;二是鱼种、饲料有向全面依赖外源供应的趋势。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渔业综合养殖技术深入普及带来的,而是养殖户自身,以及政府工作注意力偏移和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长期放松造成的。建议今后加强研究,搞好“补课”。

3.2、加强对乡镇技术部门的投入

乡镇技术部门直接面对渔业养殖户,是渔业科技入户的最前沿部队。当前形势对渔业生产的要求是既要产量高、效益高,又要生产的产品安全、品质好。要真正实现这一点,今后的乡镇科技入户工作就要把鱼产品检疫、检测作为重点之一,改变现在仅从塘口监控和肉眼外观判定鱼产品品质和安全的状况,大力投入科学检测仪器,借助高科技鉴定,让鉴定人放心、社会信服、消费者安心。搞好这项工作,一是迫切要加强对乡镇科技人员的针对性专业技能培训,二是要配足配齐相应的检测仪器。加大乡镇这方面的投入方法和途径很多,有的提出“以奖代补”,有的提出承接项目添置,等等。我不否定这些提法固然有其积极的促进意义,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客观上难以避免的问题,比如说,没有获奖的、没有承接到项目的就不要加强了,因为客观上获奖的和承接到项目的毕竟是少数。要知道乡镇技术服务是一项公益性职能,自上而下实行的“分级财政、分灶吃饭”带来了乡镇政府无心或无力给予这方面投入,而客观上需要“这个短腿必须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