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中国罗非鱼被评不合格 国际NGO认证或成新贸易壁垒

世界自然基金会将中国罗非鱼评不合格 威胁出口

由国际非政府组织主导的水产品可持续认证渐成趋势,或成新的非关税壁垒

记者 孙岁寒

11月初在南宁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罗非鱼产业论坛上,一则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下称WWF)将中国养殖罗非鱼初步评级为浅红(即不合格)的消息令行业人士高度关注。

WWF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其评级结果对全球水产品贸易商有重大影响。据介绍,评价结果分为如下等级,大于9分评级为深绿,推荐全球消费市场选用;8-4分评级为浅绿,建议使用;3-(-2)分评级为黄色或橙色,不排斥也不推荐;(-10)-(-3)分评级为浅红,不推荐使用。

昨日,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记者了解到最新消息,经过新一轮交涉,目前WWF已不再坚持“浅红色”评级,而准备修改原有的评价标准。

中国企业将参与标准制订

1118日,一场旨在推进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罗非鱼标准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流加协会)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办。针对WWF的评级结果,中国流加协会之前已提出,WWF应该更全面了解中国罗非鱼产业,同时不能否认其它国际组织的评定(此前其他国际相关认证均未对中国罗非鱼评级为不合格),要求推迟发布结果,并做进一步交涉。

WWF中国代表处海洋项目高级官员王松林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在WWF推动下,目前ASC已经独立运作,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国水产企业介绍ASC,并促进ASC在中国大面积实施做准备。王松林透露,之前对中国养殖罗非鱼“浅红”的评级,是WWF在欧洲的机构做出的。他认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很大,在判定“浅红”的过程中,评判者未能对产业做全面了解,和中国方面沟通也不充分。他希望,由中国流加协会牵头,组织中国水产企业与ASC交涉,参与新标准的制订。

虽然经过中国流加协会斡旋,评级结果最终未公布,但潜在风险不可忽视。据介绍,只要被评级低于黄色或橙色,即便个别企业再优秀,在WWF看来,“中国罗非鱼”也是不合格产品。以WWF的影响力,结果一旦公布,对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罗非鱼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ASC为何有这么大影响力

时下各种认证,对于水产出口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例如施行时间较久、范围相当广泛的HACCP体系就和水产出口息息相关,以进入美国市场为例,通过HACCP认证是先决条件之一。

目前,中国企业的HACCP认证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其下属机构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认可委员会(CNAB)负责HACCP认证机构认可工作的实施。而目前的趋势是,养殖水产品可持续认证越来越成为主流,很多认证出自非官方的NGO组织,但却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ASC正属此类,它由WWF发起推动,《农财宝典》记者从ASC官方网站上看到,在其“Supporters(支持者)”一项中,有20多个组织或企业,其中有不少是德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最大型的水产品流通商,他们均认可ASC的评级结果。

另一名为“持续渔业伙伴组织”(SFP)NGO,其“Partners(合作伙伴)”也有包括麦当劳、沃尔玛、Woolworths(澳大利亚最大的食品零售商)在内的20多个零售业巨头。

此外,来自欧洲零售商农产品工作组的GAP(良好农业规范)和来自水产养殖认证委员会的BAP(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更是在欧洲和美国水产品贸易中有着重要影响。其中BAP被美国FDA选为水产品认证第三方合作伙伴,经过BAP认证的工厂的产品才能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正是由于契合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追求,这些组织及其标准对消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ASC背后的推动者WWF,更是1961年就已成立,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和在100多个国家有着活跃网络的国际性NGO组织。

生产实际与认证要求差距大

纵观上述认证,标准条款繁多,核心均离不开“安全、可持续、环保、节能”等字眼。具体到罗非鱼,ASC官方网站上有如下描述:持续增长的罗非鱼需求,使很多养殖者从“可持续生产”类型变成了“受出口驱动”类型,目前罗非鱼养殖容易造成的影响有5个方面,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大量占用土地和水源、养殖排水污染、非罗非鱼原产国的生态入侵危机、社会经济效益影响等,而ASC所制订的一系列复杂的认证标准,也大致围绕怎样控制以上影响而开展。它不仅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有明确要求,而且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甚至对从业者的待遇等等都有要求。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不仅要吃鱼,还要吃安全的鱼,同时要确保这种鱼的捕捞和养殖不会危及子孙后代吃鱼。

据最新情况,经过新一轮交涉,目前WWF已不再坚持“浅红”评级,而准备修改原有的评价标准。但事实上,就目前中国罗非鱼养殖现状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混养盛行、过度投喂、病害盛行、药物滥用、污水乱排等等,不少基层人士说,拿各种认证标准一一对比,现实和规定“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有业内人士提出,各种认证条款的制订,都是以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为前提。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监管缺失等多种原因,理想化的设计难以符合中国的生产实际,强行实施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这需要中国企业与国际NGO组织加强沟通。

此种情况不只中国存在,就在对中国罗非鱼做出“浅红”评级之前,WWF也对越南巴沙鱼做出同样评级。但后来经越南政府出面交涉,最终修正为“黄色”。

对于各种国际认证,业界也有不同声音。此前,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旭兵曾撰文提出,BAPGAP等认证是“挟消费者以令天下”,一旦通过可持续标准,便掌握了全球消费者的话语权,就可以通过收取每年证书使用费的方式,轻松获得持续不断的收入,还可以以不符合可持续捕捞/养殖的某些要求为理由,以另外的非关税壁垒方式,阻止中国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