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添加剂泛滥与“卖相”审美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注胶虾”充斥天津水产市场,称不法商贩在冻虾的虾头和虾身注入明胶,以增加重量、改善卖相。面对注胶有毒的质疑,摊贩称“注胶虾”无毒,对人体无害,“吃不死人的,否则国家早就不让卖了”。而质检机构则称因没有目标和标准,无法对“注胶虾”下手检测。

好一个“吃不死人”,我们的食品安全道德底线已经降到“吃不死人”的地步了。一句“吃不死人”,将一些无良商贩的缺德暴露得淋漓尽致。

而监管部门一句“无法检测”就将责任推到万里之外。有专家指出:根本不需要检测,肉眼就能分辨有没有注胶。不管注射的是什么东西,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就是掺杂作假肉眼都能分辨出的注胶,却称“无法检测”,我们的监管部门还能更懒一点吗?

当然,对无良商贩和缺位监管痛批一通,这不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当商人缺德到没有了羞耻感,当监管者脸皮厚到刀枪不入,道德批判对他们是无用的。现实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与其寄望于监管给力和商人觉醒,不如寄望于消费者自身的理性判断。

注胶虾的问题并非偶然,它反映了当下食品添加剂泛滥成灾的现实。添加剂泛滥,无良商贩和缺位监管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可消费者非理性的审美和口味也是原因之一。其实,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现代文明的一部分,正如冰箱的发明一样,它延长了食品的保鲜时间,让消费者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而吃到新鲜美味的食品,提升了现代人的饮食幸福感。可是,其中多数添加剂是多余的,对食品并非必需。

比如注胶虾就是如此。也许这种“明胶”确实是可以吃的,吃不死人,对人体无害,可对人体也没有益处啊,最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它仅仅是为了虾的卖相好一些,并不会增加虾的品质。相反,它有强烈的欺骗性,会对消费者形成欺诈:一方面是重量上的欺诈,注入的胶增加了很多重量;一方面是质量上的欺诈,明明是不好的虾,因为注胶而饱满了,冒充质量好的。

这对过度追求“卖相”的消费者是一个警示:这种对外形和卖相的追求,是不少食品添加剂的需求根源。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消费者追求“卖相”而起。消费者不喜欢有虫眼的菜叶,菜农只好打农药杀虫;消费者喜欢外形光鲜的凤爪,商贩就用双氧水泡,制成毒凤爪;消费者喜欢那种个大瓤红的西瓜,瓜农就滥用催熟剂甚至膨大剂。还有苹果、香蕉、梨子等等,为了外形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会加很多添加剂。

民众对滥用食品添加剂深恶痛绝,可是否想过,在需求决定生产的消费市场中,很多添加剂的出现,就是为了迎合消费者那种非理性的审美和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