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工程院院士林浩然:没有20年选育不出好的石斑鱼

 中国大陆石斑鱼产业和科研起步虽晚,但目前已取得迅猛发展。2009年全球石斑鱼总产量约7.5万吨(70%来自养殖),其中60%来自中国大陆,23%来自台湾,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养殖石斑鱼主要产地。

石斑鱼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以林浩然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所作出的贡献。林浩然院士从斜带石斑鱼性转变出发,功课了种苗繁育过程中雌雄成熟不同步(石斑鱼雌雄变性)、雄性亲鱼数量少的难题,石斑鱼规模化育苗才成为可能。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们针对石斑鱼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成就。首先创建了调控石斑鱼生殖活动的理论与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的石斑鱼促性腺激素和缓释促熟与催产剂。随后又掌握了了调控石斑鱼生长发育的理论与技术。在产业的需求下,逐步攻克了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并根据石斑鱼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制备了籽鱼和亲鱼的专用饲料,建立了石斑鱼遗传多样性与种质的资料库。为推动养殖产业化,克服池塘养殖模式与近岸网箱养殖模式存在的环境污染、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下降增问题,创建新的健康养殖模式。并建立了石斑鱼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华南地区石斑鱼的产业水平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同时我们通过规范化的技术推广,亲鱼培养、苗种繁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等环节已经成熟,体现为互相连接与配套的系统技术,促进了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分工。

海南省2010年养殖石斑鱼产量达6.6万吨,比2001年增加4倍。虽然石斑鱼养殖产业规模扩大,但其发展的局限性依日趋明显。亲鱼家系数量少,导致苗种的种质资源少。因此苗种种质退化、成鱼小型化和性早熟现象较为严重。在育苗和成鱼养殖过程中,病害日趋严重,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不断出现。

种质状况必须得到改善,才能使石斑鱼持续的发展。在石斑鱼优良品种选育方面,通过体色、鳞片、生长、繁殖力等指标建立和完善石斑鱼良种选育的指标数据库。从繁育基础群体中挑选健壮的亲鱼进行全人工催产,建立了石斑鱼家系,并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行石斑鱼基因组辅助育种,目前已经完成了石斑鱼的全基因组测试,并且建立了数据库。然后开展生长、免疫、基因功能的研究,因为我们知道石斑鱼至少要20、30年来选育才能得到优良品种,所以我们用精准的手段,希望快速的培育出抗病的高产的种质。

通盘考虑石斑鱼产业发展

石斑鱼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就是以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渔业基本内涵为目标,改革和提升传统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讲,基本的途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苗种高效繁育技术,着力提高苗种成活率和苗种质量,攻克一批优质石斑鱼类的苗种人工繁育难题,以扩大石斑鱼养殖产业化规模。

我们要解决病害问题,要在完善石斑鱼类主要养殖种类基础营养要求参数和开发精准营养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配置高效、优良、安全、环保的饲料。

在病害防治方面,我们要全面实施以药物防治技术、免疫防治技术、生态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病害防治技术,建立高度灵敏的病毒监测技术合防控措施,进而研制高效的特异性口服疫苗。以建设可持续的高效、低碳、节能、生态环保友好的石斑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为目标,改革和提高高池塘养殖模式和近岸浅海网箱养殖模式,因地制宜的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模式和工厂化养殖模式以及其他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