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人士都知道,每年金鲳鱼放苗后成活率低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连续多年,海南、广西等地普遍存在:从清明左右投苗到现在,金鲳苗种放苗后成活率仅有五至七成左右,整体成活率均偏低,甚至有极个别全军覆没的情况。较大规模的深海网箱养殖户直接的损失可达上百万,其中海南临高一养殖户近两年因苗种死亡造成的损失高达200余万元,可见其危害性非常大,因此,苗种死亡量大、存活率低的问题已成为整个金鲳鱼养殖业的共性问题。
根据我们多年对该问题持续跟踪调查发现:苗种的质量、养殖环境恶化、苗种运输放苗应激、环境的改变、饲养管理、寄生虫感染、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等因素均会造成放苗后整体成活率偏低。而苗种死亡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较多样,以网箱养殖幼鱼为主,死亡苗种表现出体表溃烂、脑膜充血、浮游、打转、黑身等症状。据了解,多数养殖户碰上该情况后,凭借经验随意拌喂抗生素、抗应激等药物,有效则已,如果没效,多数养殖户只能放任不管“听天由命”了。
在金鲳鱼养殖周期中,其实除了苗种成活率低下危害性很大外,每年6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和9月过后的低温季节,养殖金鲳均会面临不同病害,可以说整个金鲳鱼养殖阶段都笼罩在病害高发的阴影中,让养殖户时刻处在恐慌当中。
每年的6月至9月高温季节,肠炎病是金鲳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该病一旦爆发,通常会导致50%以上的死亡。即使用药控制,该病仍会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且极大的提高了养殖成本。
每年10月至12月以及次年1月至2月的低温季节,患病金鲳鱼体表溃疡后丧失商品价值,每年总损失占总量的17%-30%,该病危害性极大。(作者:戴景辉)
中国鳗鱼网报道
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鳗鱼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