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2015年海南罗非鱼链球菌病调查与药敏试验

海南罗非鱼养殖主要以水产品加工出口为主,为海南当地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近5年的年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 40 % 以上,海南也是我国罗非鱼养殖重要省份,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随着养殖总量加大,池塘养殖罗非鱼的链球菌病爆发日益严重,已成为海南罗非鱼养殖户的最大噩梦,严重影响到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该病2015年表现出具有暴发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通过2015年对海南文昌、琼海部分罗非鱼养殖池塘的发病和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海南文昌、琼海多处罗非鱼养殖池塘病鱼样本,开展病原菌分离、PCR快速诊断及药物敏感实验,为快速制定安全有效病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一、海南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情况调查

20155月初部分海南罗非鱼养殖户鱼塘已爆发链球菌病,较广东、广西和厦门发病早,到6月中下罗非鱼主养区文昌、琼海等地全面爆发,往年较少发病或不发病的屯昌地区今年也未能幸免,链球菌病已危害整个海南罗非鱼养殖区域,高密度精养区域文昌90%鱼塘因链球菌病出现死鱼现象,各种规格的鱼均有发病死亡,而鱼苗死亡非常严重,死亡率普遍在30%-50%,部分鱼塘全军覆灭。2015年海南夏季罗非鱼所爆发的链球菌病表现出有两种临床症状:一是急性爆发性死亡,死亡鱼体表无明显典型症状;二是持续性慢性死亡,每口发病池塘患病鱼体体色发黑,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体表、鳃盖边缘充血,出血性肠炎或充满淡黄色水样物质,肝胆综合征,离群、游动无力且打转。

 

二、诊断

在对海南文昌、琼海部分罗非鱼养殖池塘的发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采集海南文昌、琼海多处罗非鱼养殖池塘病鱼样本,在无菌条件下从患病鱼体脑部、肝脏和肾脏中分离细菌并将其接种至BHI(脑心浸液)固体培养基中,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发现,从各个部位采菌接种的BHI培养基上均长出了大量细菌菌落,该菌落为不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略凸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阳性,两个或多个链状排列。将分离得到的16株致病性链球菌通过特异PCR方法鉴定均为无乳链球菌。

三、防治措施

从对不同地点所采集的16株临床治病菌株的药敏实验结果来看(见表1),各分离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度较为一致,以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抑菌效果相对最佳,其次为头孢类,且抑菌效果均好于目前海南市场常用的磺胺类复方新诺明抗菌药。

 

2015年美国FDA等药检标准进一步提高,磺胺类检出标准高于2014年,由于之前国外对罗非鱼等出口水产品检测未进行磺胺类检测,以致目前海南地区的池塘养殖罗非鱼在高温、高发病季节一旦出现死亡,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马上就使用磺胺类等抗菌药进行防治,而且用药品种、剂量也存在不科学、滥用等现象,出现使用剂量越来越大且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等现象,而且海南已面临罗非鱼水产品磺胺类药物残留日益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海南罗非鱼水产品加工出口。经过调查了解,目前海南很多池塘磺胺药必须长期内服,一旦停药死亡量就立即反复、增加。由于罗非鱼养殖利润低,养殖户想尽办法降低用药成本,磺胺类药物治疗链球菌病相对来说成本较低,只要能用磺胺类药物内服控制病情,养殖户就不再愿意配合其它控制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内服。另外磺胺类主要以抑菌细菌繁殖为主,并不能杀死细菌,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可以看出,目前海南池塘养殖的罗非鱼所普遍使用的磺胺类药物对链球菌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不科学的,而且2015年磺胺类药物所表现出来的防治效果已不如往年。2006年的山东多宝鱼药残事件,导致价值数十亿多宝鱼滞销,严重影响山东多宝鱼产业的发展和渔民切身利益。相关管理部门迅速采取多项措施,彻底清查使用违禁药物养殖,加大宣传科学养殖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为规范其他水产品养殖和销售开创了好的先例。罗非鱼药残问题的处理可借鉴山东多宝鱼事件的应对方法与策略,从生产、管理、技术三方面严格把关,是完全能够控制好罗非鱼药残问题的。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对罗非鱼链球菌选用药物需考虑使用准则、使用效果和使用方法等实际问题,最好先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后再行选药,以提高用药效果。另外在用药技术上,应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避免单一用药,以免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

注:本文已发表于《科学养鱼》2016年第3期,第一作者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助理执业兽医师  戴景辉。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罗非鱼,链球菌病,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