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鳗鱼网

冀东方志中关于鲸的记载

□王凤华

鲸是一种体形似鱼的海生哺乳类动物,用肺呼吸。鲸分须鲸和齿鲸两大类,须鲸最大可长30米,头大眼小,前肢呈鳍状,后肢退化。其鼻孔长在头顶,呼气时浮上海面,废气从鼻孔喷出形成一股水柱,如喷泉一样,又细又高。长须鲸为胎生,出生即达10米长,1.5万斤重,靠吃母鲸的奶长大,每天平均可长30-50公斤,两三年长成大鲸。鲸的皮肤脂肪很厚,一般厚3-4厘米,最厚可达7.5厘米。其全身从肉体到骨头都有实用价值。鲸寿命很长,一般可活几十年到100年。在冀东沿海各州县方志中,对鲸的记载曾出现多处:

崇祯壬申(1632)三月,有鱼长9丈,浮于县南海滨,气蒸如雾,三日而死。近海居民乘舟桴,取其骨肉,煮油,家数百斤,旬日方尽。其脊骨如栋,其筋骨如椽,至今犹有存者,然不知为何鱼也。后又有一大鱼复至其处,士人争取之,鱼扬鬐鼓鬣,而两目如双日,喷沫如雨,吐气若云,翻波卷浪,船几为覆,而已不知何往矣。近海之人多亲睹者。(光绪四年《临榆县志》)

洋河口有鱼骨庙,纯以鱼骨结构而成,其房脊乃脊骨。鱼骨最轻,故至今并无倾折。滦州蚕沙口亦有鱼骨庙,今残毁更易矣!(光绪五年《永平府志》)

明天启丁卯(1627),东海得大鱼,出水已死,高六七尺,破腹有发辫4根,人以为伤人之报也。皮劲若鼓,鳞大于箕,两肋之骨如巨椽。(光绪二十二年《滦州志》)

丰润近海村庄有名堂儿庄者,庄内有鱼骨庙,梁柱皆以鱼骨为之。(光绪十五年《丰润县志》)

从上述记载分析,崇祯年间搁浅于南海滨,即今山海关的这条“大鱼长9丈”,约合27米,是一条大须鲸。而后来之鱼,“喷沫如雨,吐气若云”,正是鲸鱼露出水面进行呼吸时所发出的声音和喷射的水柱。各志所载之“脊骨如栋”、“肋骨如椽”、“鳞大于箕”,“梁柱皆以鱼骨为之”等描述,亦为独一无二的鲸的骨骼。这些都说明历史上鲸鱼是经常光顾冀东沿海的。